臺山是“中國曲藝之鄉”,形成于明末清初的臺山曲藝在當地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更有李凌、劉天一等曲藝名家。2008年,臺山曲藝列入第一批臺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為推廣普及傳統臺山曲藝藝術,推動非遺文化保護傳承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8月1日,“邑”起學非遺——“愛曲藝 唱曲藝”活動在臺山市文化館內精彩舉行。活動以現場實踐教學的方式展開,為青少兒提供一個面對面接觸臺山曲藝的機會,激發青少兒對本地傳統文化的熱愛,自覺參與非遺傳統的保護和傳承。

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江門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彭雪玲擔任活動的授課老師。彭雪玲老師專長戲曲表演和曲藝創排,曾獲評中國曲協授予的“優秀基層曲藝工作者”,其主演或導演的曲藝作品多次獲得地市級以上獎項。

活動過程中,彭雪玲老師首先簡要闡釋了臺山曲藝的歷史淵源和演唱特色,讓現場的小學員們對臺山曲藝這一非遺瑰寶有一定的認識。

教唱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以一首耳熟能詳的粵曲小調《雙飛燕》為教學曲目。彭老師先向小學員們教授氣息運用、吐字歸韻等技巧,為正式學唱曲藝鋪墊基礎。在隨后的小調教唱中,彭老師耐心地將歌詞拆解逐句進行示范指導,小學員們配合著踴躍學唱,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


此次活動由江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指導,江門市文化館和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臺山市文化館承辦,江門五邑聯合文化館協辦。以臺山曲藝為切入點,通過寓教于樂的體驗方式,讓非遺文化“活”起來,讓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