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應急管理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暴雨,是指日降水量達到或超過50毫米。通常表現出局地性和突發性強的特點,易造成城市道路積水、交通癱瘓、危舊房屋坍塌,嚴重的會使河水暴漲、山洪暴發、泥石流和山體滑坡、房屋被沖毀等,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危害和損失。
應急要點:
1.預防居民住房發生小內澇,可因地制宜,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或堆砌土坎。
2.室外積水漫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3.在戶外積水中行走時,要注意觀察,貼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地井、地坑等。
4.駕駛員遇到路面或立交橋下積水過深時,應盡量繞行,避免強行通過。
專家提示:
◆不要將垃圾、雜物丟入馬路下水道,防止堵塞,積水成災。
◆家住平房的居民應在雨季來臨之前檢查房屋,維修房頂。
◆暴雨期間盡量不要外出。必須外出時應盡可能繞過積水嚴重地段。
◆在郊外旅游時,注意防范山洪。上游來水突然混濁、水位上漲突然變快時,必須特別注意。
雷電,是指伴有閃電和雷鳴的大氣放電現象。
應急要點:
1.注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2.關閉家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
3.在室外,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郊外停留。在空曠的郊外無處躲避時,不要跑動,不要打雨傘等物件,應盡量尋找低洼處(如土坑)藏身,或雙腳并攏,就地蹲下。
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桿、廣告牌等。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劃船、釣魚等水上活動。
6.如多人聚集室外,勿相互擠靠,防止被雷擊中后電源互相傳導。
專家提示:
◆高大建筑物上必須安裝避雷裝置,防御雷擊災害。
◆在戶外不要使用手機。
◆對被雷擊中人員,應立即采用心肺復蘇法(人工呼吸)搶救。
寒冷,是秋冬季節發生的一種大范圍劇烈降溫現象。
冷空氣帶來的劇烈降溫和大風極易誘發感冒、呼吸系統疾病,是引發高血壓、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晚秋和早春農作物的生長也有較大影響。
應急要點:
1.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老弱病人,盡量避免出門。
2.加固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大風吹動的物件,妥善安置易受寒潮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
3.農業、水產業、畜牧業等做好防寒、防風相關措施。
專家提示:
◆按時飲食,盡量少喝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
◆留意政府、媒體發布的有關降溫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進一步措施。
大霧,是指當大量微小水滴懸浮在近地層空氣中,能見度小于500米的天氣現象。大霧天氣時,城市中排放的煙塵、廢氣等有害物質容易在近地層空氣中滯留,影響人體健康。
應急要點:
1.駕駛員應控制車速、車距,打開防霧燈,密切關注路況。
2.大霧天氣出行,行人應注意交通安全,并作適當防護,減少吸入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專家提示:
◆有呼吸道疾病或心肺疾病的人,大霧天氣盡量不要外出。
◆大霧天空氣濕度大,電力設備的絕緣表面有可能發生擊穿現象,造成大面積停電,家中應事先準備應急照明用具。
雷雨大風,是指平均風力達到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并伴有雷電的天氣。雷雨大風常發生在夏季,一般在局部地區出現強烈對流。
應急要點:
1.做好防風、防雷電準備。
2.盡量留在室內,不要外出,關閉門窗。
3.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只走錨或碰撞。
4.高空、水上、曠野等戶外作業人員應停止作業。
專家提示:
雷雨天盡量少洗澡,切勿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
冰雹,是指直徑大于5毫米的固體降水。常伴有大風、急劇的降溫和強雷電,是一種對農業生產危害較大的短時強烈災害性天氣。冰雹落速快,沖擊力較大,對人、畜、花草林木及農作物會造成嚴重危害。
應急要點:
1.做好防雷電準備。
2.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響的室外物品、汽車等。
3.老人、小孩盡量不要外出。
4.要將家禽、牲畜等趕到帶有頂棚的安全場所。
道路結冰,是指因氣溫低造成路面結冰的現象。道路結冰主要危及交通安全,如車輛方向容易失控、剎車制動距離遠、行人容易滑倒等。
應急要點:
1.駕駛人員應采取防滑措施,注意路況,減速慢行。
2.行人出門要小心路滑,防止跌倒、扭傷。
泥石流(俗稱“走蚊”、“出龍”、“蚊龍”等),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積雪融化水)產生在溝谷或山坡上的一種挾帶大量泥砂、石塊和巨礫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是高濃度的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顆粒流。通常其來勢兇猛,經常與山體崩塌相伴相隨,對農田、道路、橋梁和民房等建筑物破壞性極大。
應急要點:
1.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應立即觀察地形,跑至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
2.逃生時,要拋棄一切影響奔跑速度的物品。
3.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坡下。
4.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不要攀爬到樹上躲避。
專家提示:
◆泥石流發生前的跡象:河流突然斷流或水勢突然加大,并夾有多柴蘋、樹枝;深谷或溝內傳來類似火車轟鳴或悶雷般的聲音;溝谷深處突然變得昏暗,并有輕微震動感等。
◆山地戶外游玩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營地,盡可能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平處搭建宿營棚。當遇到間降雨或暴雨時,應警惕泥石流發生。
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縫分割的巖土體,因根部空虛,折斷壓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穩定,突然脫離母體向下傾倒、翻滾的地質現象。崩塌易發生在較為陡峭的斜坡地段,通常導致道路中斷、堵塞,或坡腳處建筑物毀壞倒塌,如發生洪水還可能直接轉化成泥石流。更嚴重的是,因崩塌堵河斷流而形成天然壩,引起上游回水,使江河溢流,造成水災。
應急要點:
1.行車中遭遇到崩塌不要驚慌,應迅速離開有斜坡的路段。
2.崩塌造成車流堵塞時,應聽從交警指揮,及時接受疏導。
專家提示:
◆夏汛時節,選擇去山區峽谷游玩,一定要事先收聽當地天氣預報,不要在大雨后、連續陰雨天進入山區溝谷。
◆雨季時切忌在危巖附近停留。
◆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巖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要攀登危巖。
◆山體坡度大于45°,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形狀,以及坡體上有明顯裂縫,均容易形成崩塌。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響,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
應急要點:
1.遇到山體滑坡時,可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溝里。
2.注意保護好頭部,可利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
專家提示:
◆不要在滑坡危險期未過就回發生滑坡的地區居住,以免第二次滑坡的發生。
◆滑坡已經過去,并且自家的房屋遠離滑坡,確認完好安全后,才能進入。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種動力地質現象。包括巖溶地面塌陷和非巖溶地面塌陷。
應急要點:
1.塌陷發生后對臨近建筑物的塌陷坑應及時填堵,以免影響建筑物的穩定。
2.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縫應及時填塞,地面的塌陷坑應攔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3.嚴重開裂的建筑物應暫時封閉,待進行危房鑒定后才確定應采取的措施。
4.放牧及采集山貨時,不要冒然進入塌陷危險區內。
專家提示:
◆凡居住在因采礦挖空形成的采空區居民,在汛期要注意房前屋后地面有無顯著變形、裂縫等跡象。
◆注意下大雨時地表水是否大量、快速滲入地下等現象。
◆如發現上述情況,應立即撤離并通知有關部門,不要冒險停留在原地或居室內。
風暴潮,是指由強烈的大氣擾動,如熱帶氣旋、溫帶氣旋和氣壓驟變等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高現象。
風暴潮伴隨著狂風巨浪,可引起海潮暴漲,堤岸決口,船舶傾覆,農田受淹,房屋被毀。
應急要點:
一旦發生風暴潮,處于危險地區的居民要聽從政府指引,按轉移路線撤離,防止因混亂和擁擠造成人員傷亡。
專家提示:
◆密切關注政府部門發布的有關風暴潮預警信息,提前做好準備。
◆遇到不愿意撤離居所的民眾,應勸說其撤離危險地帶。
海浪,是指在風的作用下產生的波浪。當它接近海岸時,波峰向岸邊傾倒,形成浪花。海浪的大小與風速、風時(風吹刮時間)、風區(風吹刮海面的距離)成正比。災害性海浪在海上主要給航海、海上施工、漁業捕撈和海上軍事活動等帶來威脅和損失,會引起船舶傾覆、損壞。
應急要點:
1. 接到相關海浪警報后,船只不能違反規定出航,要盡早進港作好防范措施,船上人員要按照當地政府部門規定撤離船只。
2. 不要在狂風大浪時沖浪或到海邊觀浪,要盡快撤離海邊,向內陸或者高地轉移。
海嘯,是指由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噴發、海岸山崩或山體滑坡、小行星和慧星濺落大洋以及海底核爆炸等產生的具有超大波長(幾百千米)和較大周期(10-60分鐘)的大洋行波。經常極具破壞力,可造成嚴重傷亡。
應急要點:
1.停泊在海港的船只要在海嘯到來前駕駛到開闊海面,如果沒有時間開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離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者靠岸,要馬上駛向深海區。
2.察覺海嘯發生信號,迅速撤離海邊,向內陸或者高處轉移。
3.不幸落水時要盡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避免與其他硬物碰撞。在水中不要舉手,不要掙扎,盡量減少動作。盡量不要游泳,防止體內熱量過快散失。盡量向其他落水者靠攏,互相幫助,爭取目標明顯,易被發現。
4.把溺水者救上岸后,最好在溫水里恢復體溫,沒有條件的要盡量裹上被子、毛毯等保溫。
專家提示:
要注意海嘯發生的信號:
地面強烈震動;
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海平面顯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襲來,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
海水異常退去后,淺灘上出現許多海生物;
聽到如火車行走的咆哮聲。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