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應急管理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2003年7月在四川丹巴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專家考察后認為,造成這次泥石流災難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外,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地民眾的泥石流防災意識非常薄弱,自我保護和自救能力太差。邛山二村等幾個村寨竟建筑在大面積的泥石堆積地上;村寨距溝口4.2公里,泥石流在這4.2公里運動過程中有寶貴的20分鐘避災時間。然而由于缺乏通訊設備而無法聯系,使溝口的村民和旅游者來不及撤離;有的人還順著泥石流前進的方向避讓而致使厄運難逃。
丹巴泥石流災害又一次提醒我們,應大力開展以泥石流、滑坡為主的山地災害的科普教育,加強游客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民眾的自我保護和自救能力。
山地災害來勢兇猛、威力無比,遠比洪水來得突然,也更加慘烈。所以,遠離災害、避開險境是最好的防災方法。前往山區溝谷旅游,一定事先要了解當地的近期天氣實況和未來數日的天氣預報及地質災害氣象預報。游客應盡量避免大雨天或連續陰雨天前往這些景區旅游。如恰逢惡劣天氣,寧可蒙受經濟損失、調整旅游路線,也不可貿然前往。
地質專家告訴我們,泥石流、滑坡、崩塌的發生也有跡可循。坡度較陡或坡體成孤立山嘴或為凹形陡坡、坡體上有明顯的裂縫、坡體前部存在臨空空間、或有崩塌物,這說明曾經發生過滑坡或崩塌,今后還可能再次發生;河流突然斷流或水勢突然加大,并夾有較多柴草、樹木,深谷或溝內傳來類似火車的轟鳴或悶雷般的聲音,溝谷深處突然變得昏暗,還有輕微震動感,這些跡象都能確認溝谷上游已發生泥石流。
如果在山區旅游時,不幸遇上泥石流,游客不要驚慌,必須遵循規律采取以下應急避險措施:
根據各種現象判斷泥石流發生之后應立即逃逸,選擇最短最安全的路徑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順著泥石流前進方向奔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層厚的凹處;不要上樹躲避,因泥石流可掃除沿途一切障礙;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體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發生;長時間降雨或暴雨漸小之后或雨剛停不能馬上返回危險區,泥石流常滯后于降雨暴發;白天降雨較多后,晚上或夜間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轉移、撤離;人們在山區溝谷中游玩時,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的低平處搭建宿營棚。游客切忌在危巖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巖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巖。
在山區旅游,除了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外,夏季雷電災害、冬季冰雪災害等都對游客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
遇到泥石流如何脫險:
1、沿山谷徒步時,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轉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離山谷越遠越好,不要在谷底過多停留。
2、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特別留意是否聽到遠處山谷傳來打雷般聲響,如聽到要高度警惕,這很可能是泥石流將至的征兆。
3、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溝底部扎營。
4、發現泥石流后,要馬上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