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自然資源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2022年10月13日是第33個國際減災日,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旨在通過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同的自然災害早期預警與應急響應行動機制,著力提高全社會災害風險防范應對能力。
我國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沿海地區海洋災害風險日益突出,海洋防災減災形勢十分嚴峻。根據《2021中國海洋災害公報》,2021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海冰災害為主,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7 087.38萬元,死亡失蹤28人。赤潮發現58次,累計面積23 277平方千米,較去年明顯增加;綠潮最大分布面積61 898平方千米,最大覆蓋面積1 746平方千米,均為歷史最高值。
海洋觀測是海洋科學研究的基礎,是海洋防災減災工作的前提。建設體系完善的海洋觀測網,提供及時、有效、科學的海洋觀測數據,有助于提高海洋災害預警報水平,保障沿海人民生產生活安全,有效降低海洋災害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
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海洋觀測科普視頻(點擊),和小編一起學習吧!
來源:中國海洋觀測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