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轉載】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轉制改革五周年報告會召開
-
2023-11-30 08:39:47
- 來源: 本網
- 發布機構:本網
- 【字體:
大 中 小】
11月24日,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以下簡稱指揮中心)召開轉制改革五周年報告會,系統總結轉制改革歷程,表彰先進典型,規劃事業前景,激勵全體干部職工以更高昂的斗志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和地質調查事業,在新階段奮力推進隊伍高質量發展。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李金發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指揮中心主任嚴光生主持,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指揮中心黨委書記李雪輝作總結報告。
會議指出,轉制改革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指揮中心隊伍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堅定不移推動轉制并軌,實現由軍轉民的變革重塑,初步建成一支自然資源綜合調查專業化隊伍,全面融入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體系,實現了思想融合、業務融合、管理融合、隊伍融合,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生力軍作用。會議明確,經過五年持續鍛造,指揮中心系統轉制改革過渡階段基本完成,隊伍建設進入以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會議強調,進入新階段,指揮中心要堅決貫徹落實部、局黨組系列決策部署,按照局“三步走”“三級跳”發展戰略,堅持全局“一盤棋”,不斷解放思想,持續深化改革,鍛造核心能力,高標準履職盡責服務“國之大者”,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新型地質調查隊伍貢獻力量。一要深化改革推進全面融合。摒棄“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徹底打通預算管理與業務管理壁壘,更加全面、深度地與局系統雙向融合。二要聚焦主業加強業務建設。堅持地質調查“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基本定位,抓住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確保國家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的重大機遇,做實做強主業,構建以科技創新和信息化為“根”,“星空地海井”一體化探測調查能力為“干”,金為主的多金屬找礦、地表基質調查、自然資源綜合調查評價等特色服務為“枝葉”的業務體系。三要科學構建管理體系。以新“三定”規定為牽引構建高效運行的組織體系,完善激勵機制,以項目和預算為重點推動管理融合。四要大幅加強基礎保障能力。全面構建地質調查野外條件保障體系,建實保障基地,提升裝備水平,實現區域項目資源共享。五要穩步推進能力躍升。構建指揮中心人才建設新體系,培養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梯隊。推進高水平科技創新,瞄準戰略性礦產勘查、地表基質調查、自然資源要素觀測等關鍵領域攻關,引進一批鉆探、遙感、分析測試、地球物理、海洋調查等高精尖設備。六要馳而不息深化全面從嚴治黨。賡續傳承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打造“政治優勢”和“專業優勢”兩個拳頭,將隊伍建設成行業內不可替代的中堅力量。
前期,指揮中心黨委決定對轉制改革實踐中作出突出貢獻的30個先進集體、70名先進個人表彰獎勵。會上,8名先進集體代表和先進個人報告交流了先進事跡。
報告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自然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局機關有關部門和在京局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指揮中心領導班子成員及各處室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會。13個專業中心設分會場,指揮中心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參會。(記者 喬思偉 通訊員 劉文舉 孫京)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