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臺山這十年
十八大以來,臺山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強國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以及江門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臺山始終堅定不移地把工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科技創新引領作為發展新動能,把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保障基地作為產業優化目標,全面提升臺山核心競爭力。
“工業振興”深入推進
產業升級發展蹄疾步穩
黨的十八大以來,臺山統籌抓好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未來產業謀劃布局,各項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20年11月我市被廣東省制造強省領導小組評定為“2019年制造業發展較好縣(市、區)”。
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十年間,我市工業經濟持續壯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由2012年的368.3億元增長到2021年698.22億元,累計完成工業投資超1400億元,工業經濟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

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了臺山核電、國能臺電、富華重工、海亮銅業、金橋、海大飼料、粵海飼料、六和飼料等產值超10億元的大型骨干企業,其中臺山核電、國能臺電、富華重工年產值均超50億元。富華重工被認定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是江門歷年來唯一1家;特一藥業、迪生力、綠島風被認定為江門市總部經濟企業。

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緊緊圍繞“專精特新”方向,大力推動小微企業特色化發展,聚焦特色優勢,運用獨特工藝、技術或配方生產特色產品,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梯度培育和引導扶持,我市先后有8家中小企業被認定為省級高成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信特電機、松田電工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產業園區破局起勢。市工業新城方面,高起點、高標準謀劃建設5700畝的汽車零部件和6300畝的金屬新材料兩大專業園區,已完成兩大專業產業園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概念性規劃和和產業、污水、排水(雨水)防澇等專項規劃;累計完成征地2800畝;率先啟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并向省申報“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園,已簽約落戶項目11個,總投資67.2億元,其中巨高機床、世家電子和中天裝備、捷先智能等4個項目已經投產。同時,加快推進江門農機現代化產業園規劃建設,規劃面積3800畝,已完成產業園報批、概念規劃編制和開發主體的組建,正啟動土地整理、相關產業規劃和項目對接洽談工作。廣海灣經濟開發區方面,投資120億元的大廣海灣RCEP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項目正加快推進,規劃東部濱海新城和西部產業發展兩大板塊,首期投資36.5億元,在東部濱海新城板塊建設市政基礎設施、永久會址中心、中國館、RCEP成員國國家館等。園區主干道路希望大道、中心大道、赤溪環島路項目、深水港口建設等項目全面啟動。同時,高起點、高規格、高標準編制江門大型產業集聚區臺山片區相關規劃。

新興產業蓄勢待發。2021年,臺山市出臺《臺山市培育發展四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明確要做大做強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及零產業、新材料、大健康四大新興支柱產業集群,積極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潛在優勢產業集群,鞏固提升金屬制品、農副產品加工傳統特色產業集群,為推動臺山市先進制造業集群化發展、提高產業鏈根植性和競爭力、促進產業集群全面提升明確方向。
“科技引領”扎實推進
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臺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社會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創新資源加速集聚,創新環境不斷改善,科技支撐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2012年、2013年先后兩次被科技部評為“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市)”,成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2020年我市入選科技部首批“百城百園”科技金融服務專項行動試點單位,成為全國七個試點單位之一。2022年成功通過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驗收(廣東2個)。
區域創新主體進一步壯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1家,較2012年凈增164家,數量增長超24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由2012年的77.49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396.17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6.74%。2021年入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62家,科技型小微企業378家。孵化育成平臺工作取得突破,共新增3家孵化器和3家眾創空間。縣域科技金融體系建設取得成效,現有科技支行4家。
區域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初步建成以高水平研發機構為引領,多元企業創新平臺為支撐,省內外創新合作為紐帶的區域創新體系。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由2012年無增加到2021年的45家,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省內外合作與交流平臺影響增強,依托工業新城加強對外創新合作,全國博士后創新(江門)示范中心臺山分中心正式啟動運作,骨干企業與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聯系更加密切。
涌現出一批優秀科技創新成果。富華重工、精誠達的科技成果被列入廣東省2018年度優秀科技成果;海亮銅業的科技成果被列入廣東省2019年度優秀科技成果。華興光電的磷化銦單晶襯底制備技術研發項目堅持研發十多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解決了我國在該項技術被外國“卡脖子”的問題。紅嶺種子園、威利邦木業的科技成果榮獲202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特一藥業、臺山核電的科技成果獲2021年“無限創新”江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支持創新創業成績突出。組織扶持百家初創型、成長型科技企業參加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江門賽區比賽和省賽,年均獲得三項以上江門賽區大獎和省賽優勝獎,獲得大賽獎金和扶持資金累計超1000萬元,極大激活中小企業的創新氛圍。十年間,我市涌現華興光電、遠鵬研磨、美環健等一批科技型企業獲得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獎項。2021年,松田電工獲江門市“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唯一特等獎,省賽新材料行業總決賽第一名,晉級全國賽并獲優秀企業稱號,創我市企業歷史最好成績。

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更加有力。我市2020年成功入選首批廣東省縣域農業科技園區。參與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東南產村產鎮減排增效技術綜合示范”項目;成立臺山耐鹽堿水稻試驗基地,承擔國家級耐鹽堿水稻育種研究課題。建立起全省規模最大的縣域級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目前已入庫411人,我市特派員黃洪華2021年獲省科技廳通報表揚。大力推動農業科技項目實施,中洋漁業的科技項目獲批立項2020年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獲3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2020、2021年我市連續兩年獲得中央引導資金(農業科技類)扶持。農業科技孵化育成體系建設領先,巾幗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互信生物、龍飛生物、潤峰水產等4家單位通過省科學技術廳“星創天地”備案認定,總數量位居江門首位。

科技人才工作進一步加強。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意見》《臺山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臺山市“人才優卡”管理暫行辦法(試行)》《臺山市領導干部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臺山市開展鎮(街)“人才強基工程”的實施方案》和《臺山市人才公寓租賃管理規定(試行)》等多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科技人才環境。目前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4.8萬人,認定高層次人才711人、專業技術人才3萬人、技能人才11.1萬人。
清潔能源優勢突出
能源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十八大以來,臺山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保障基地為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了一批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工程,謀劃了一系列能源發展改革的重大舉措,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不斷向縱深推進。
臺山是能源大市,也是中國電能源產業基地和南方唯一直購電試點地區,規劃總裝機容量超2000萬千瓦。擁有規劃裝機容量6臺百萬千瓦級的臺山核電、裝機容量512萬千瓦的國能臺電。2021年全市電力裝機容量達到929.8萬千瓦,初步形成火電、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互補的多元化電力供應體系。投產和在建光伏發電項目12個,臺山海宴鎮華僑農場300MWp漁業光伏發電項目、廣州發展臺山漁業光伏產業園三期300MW項目如期建設。臺山工業新城綜合能源站項目正加快建設,廣海灣LNG戰略儲備基地項目、黃茅崗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穩步推進。2021年,臺山核電發電量197.49億千瓦時,實現產值71.17億元;國能臺電發電量267.14億千瓦時,實現產值106.54億元。

來源:臺山發布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