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高清性xxxxhdvideos,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一级特黄,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午夜影院激情,欧美高清性xxxxhd,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網站支持IPv6
您現在的位置 :
【已廢止】印發臺山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2017年修訂)的通知 臺府辦〔2017〕18號
  • 2017-06-12 10:20:20
  • 來源: 本網
  • 發布機構:臺山政府網
  • 打印】   【字體:    

【已廢止】印發臺山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2017年修訂)的通知

臺府辦〔2017〕18號

 

各工業園區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有關單位:

    《臺山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2017年修訂)》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國土資源局反映。

 

 

                                               臺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5月27日

         

 

臺山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2017年修訂)

 

目  錄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二)編制依據

(三)適用范圍

(四)工作原則

二、組織體系和職責任務

(一)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

(二)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辦公室

(三)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組

(四)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

(五)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運行機制

(一)預防和預警機制

(二)地質災害分級

(三)應急響應

(四)信息發布

四、應急保障

(一)應急隊伍、資金、物資、裝備保證

(二)通訊與信息傳遞

(三)應急技術保障

(四)宣傳教育

五、監督管理

(一)預案演練

(二)宣傳與培訓

(三)責任與獎懲

六、預案管理與更新

(一)預案管理

(二)預案更新

七、附則

(一)名詞術語的定義與說明

(二)預案解釋部門

(三)預案的實施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科學規范、協調有序、快速高效開展我市突發地質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應急機制,提高應急工作水平,最大限度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僑鄉提供保障。

(二)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江門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市內處置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和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地質災害。

地震、山洪等災害引發次生地質災害的處置,適用有關應急預案的規定。

(四)工作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建立健全群測群防機制,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性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把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在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有關部門各司其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共同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分級管理、屬地為主。建立健全按地質災害級別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屬地鎮人民政府為主的管理體制。

二、組織體系和職責任務

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

(一)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

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指揮部)負責小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指揮和部署,對超出縣級市人民政府處理能力的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地質災害作出應急處理,并速報上級主管部門。其組成人員如下:

指 揮 長:分管國土資源工作的市領導

副指揮長:市委、市政府辦公室協調國土資源工作的副主任

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市武裝部政委

成員:市武裝部、市委宣傳部、市發展和改革局、市科工商務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武警中隊、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市林業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旅游局、市廣播電視臺、臺山供電局、臺山公路局、市氣象局、財產保險臺山市支公司、省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廣東省江門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

市指揮部的主要職責是:1.統一領導、指揮和布置小型地質災害防治與救災工作,協調配合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與救災工作;2.分析、判斷成災或多次成災的原因,確定應急防治方案與救災工作方案;3.組織有關部門對受災地區進行緊急救援;4.指導各鎮(街,下同)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做好地質災害的應急防治工作;5.處理其它有關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與救災的重要工作。

(二)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辦公室。

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由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由市國土資源局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擔任。辦公室主要職責是:1.貫徹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的指示和部署,協調各鎮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與市指揮部成員單位之間的應急工作,并督促落實;2.匯集、上報險情災情和應急處置與救災進展情況;3.提出具體的應急處置與救災方案、措施和建議;4.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分析災害發展趨勢,對災害損失及影響進行評估,為市指揮部決策提供依據;5.組織應急防治與救災的新聞發布;6.起草市指揮部文件、簡報,負責市指揮部各類文書資料的準備和整理歸檔;7.承擔市指揮部日常事務及其交辦的其他工作。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下同)可參照市的做法,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成立相應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

(三)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組。

應急管理機構建立各類專業人才庫,根據實際需要聘請有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為應急管理提供決策咨詢和建議,必要時參加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四)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

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在市政府和市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做好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根據處置工作需要,指導各鎮人民政府做好地質災害防治應急處置的有關工作。

1.市武裝部:根據市指揮部的要求,負責組織、協調駐臺山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參加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

2.市委宣傳部:負責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宣傳報道的協調工作,指導、協助市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做好應急防治與救災的新聞發布工作。

3.市發展和改革局:負責協調安排重大救災基建項目和建設資金;協調糧食部門做好應急糧食的調撥和供應;協調有關單位編制災害后恢復重建規劃。

4.市科工商務局:負責協調各通信運營企業及時、準確發布突發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做好通信應急保障工作,協助有關單位盡快恢復被破壞的通信設施,保障各鎮人民政府、有關單位與突發地質災害發生地之間應急通信暢通;負責提供防治地質災害所需的地震資料及信息,對與地質災害有關的地震趨勢進行監測預測。

5.市教育局:負責危及學校校舍和附屬設施安全的地質災害險情排查、監測和治理工作;開展學生防災減災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工作;災害發生時組織在校師生安全疏散,妥善解決災區學生就學問題。

6.市公安局:負責組織、指揮、協調公安機關參與搶險救災,配合鎮人民政府組織疏散、撤離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員;組織維護災區社會治安,實施災區交通疏導,依法打擊災區違法犯罪活動,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地質災害引發的群體性事件。

7.市武警中隊:根據市指揮部的要求,組織、指揮所屬部隊積極參與搶險救災工作,配合公安機關維護災區社會秩序。

8.市民政局:協助做好受災人員緊急轉移和安置工作;核定、報告和發布災情信息;督促指導災區做好受災困難群眾生活救助;指導做好災后民房恢復重建。

9.市財政局:負責落實突發地質災害救災應急資金,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撥付應急和救災所需的資金。

10.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市地質災害防治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預警體系、值班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會同氣象部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按照有關規定向市人民政府和江門市國土資源局報告災情信息;會同市直有關部門做好搶險、救助的部署、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組織地質災害調查,按照有關規定向市人民政府和江門市國土資源局報告地質災害調查和處置情況。

11.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組織城鄉房屋建筑、公共服務設施和附屬設施地質災害的險情排查、檢測和治理工作;檢測和消除災區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附屬設施的安全隱患,評估受災建筑物的損壞程度;指導災區做好城市供水保障工作,督導災后恢復重建工程建設。

12.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公路沿線和危害交通干線附屬設施地質災害的險情排查、監測和治理工作;及時組織、指揮、協調搶修因災害損壞的交通公路設施,保障道路暢通;在危險路段設立醒目的警示標志;做好搶險救災人員、物資以及撤離人員的緊急運輸工作。

13.市水務局:組織和督促當地水利主管部門開展水利設施沿線地質災害的搶險、救助工作;及時向市指揮部辦公室通報水情動態。

14.市農業局:負責組織災區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和撲滅工作,加強動物疫情監測,防止和控制動物疫病傳播;及時組織開展災后農牧業查災、生產恢復和自救工作。

15.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廣播電視臺:負責協助播發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等信息,及時、準確報道災情和搶險救災工作;協助做好防災救災法規、政策及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宣傳。

16.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負責督促直屬醫療機構地質災害的險情排查和防控工作;及時組織力量搶救受災傷員,加強災區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并向市指揮部辦公室報告救援應急情況。

17.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協助有關單位督促非煤礦山等企業做好危及自身安全和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18.市城鄉規劃局:負責協調做好應急避護場所的規劃;負責編制災區恢復重建規劃。

19.市旅游局:負責協調相關部門對旅游服務設施的保護和隱患排除,協調組織修復被毀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統籌指導旅游景區內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20.臺山供電局:負責及時修復災區被損毀的供電設施、設備,保障災區應急救援用電,及時恢復正常供電;及時向市指揮部辦公室報告電力搶修和搶險情況。

21.臺山公路局:負責盡快恢復被毀壞的公路、橋梁和有關設施的搶險搶修;協調運力,保證應急搶險救援人員、物資的優先運輸和災民的疏散。

22.市氣象局:負責氣象信息的收集,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分析、預報重點地區未來12小時降雨和天氣狀況,并及時向市委、市人民政府,市指揮部辦公室及鎮人民政府報告。

23.財產保險臺山市支公司:負責依法做好災區有關保險理賠工作。

24.省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廣東省江門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負責協助市有關單位做好地質災害(隱患)點日常排查、巡查和復查、地質災害信息收集與分析,為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勘查、設計、施工提供技術支撐;及時組織、派出應急技術人員對突發性地質災害開展調查,分析災害發展趨勢,對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提出應急處置的措施和建議,并參與災害重建選址評估。

25.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積極參與搶險救助工作。

(五)各鎮人民政府。

各鎮人民政府可參照市的做法,切實加強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處置的領導和協調工作。根據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需要,各鎮人民政府應當緊急調集應急搶險人員,調用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的設施、設備;必要時可以根據需要,在搶險救災區域范圍內實施交通管制等措施。

三、運行機制

(一)預防和預警機制。

1.預防預報預警信息。

(1)監測預防預報預警體系建設。

要加快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開展地質災害調查,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建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網絡,形成覆蓋全市地質災害監測網絡。要加強對臺風暴雨嚴重影響丘陵山區地區的地質災害調查,進一步完善臺風暴雨影響地區的群測群防網絡建設。在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村鎮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中增加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內容。市國土資源、水務、氣象、科工商務等部門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與全市防汛監測網絡、氣象監測網絡互聯,連接江門市、臺山市、各鎮三級的地質災害信息管理系統,及時傳送地質災害險情、災情、汛情和氣象信息。

(2)信息收集與分析。

負責地質災害監測的單位,要廣泛收集整理與突發地質災害預防預警有關的數據資料和相關信息,特別要注意收集臺風暴雨信息,進行地質災害中、短期趨勢預測,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等資料數據庫,實現各部門的信息共享。

(3)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分為四個級別。4級預警代表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小,用藍色表示;3級預警為注意級,用黃色表示,代表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2級預警為警報級,用橙色表示,代表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1級預警為加強警報級,用紅色表示,代表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大。

2.預防預警行動。

(1)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市國土資源局要會同本級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依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結合氣象預報信息,每年年初擬訂本年度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標明轄區內主要災害點的分布,說明主要災害點的威脅對象和范圍,明確重點防范期,制訂具體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確定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責任人。各有關部門要特別重視臺風暴雨期間防災措施的落實。

(2)地質災害險情巡查。

市國土資源局要充分發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網絡的作用,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臺風暴雨季節,要特別加強地質災害險情的巡查,加強對地質災害重點地區的監測和防范,發現險情時,要及時向鎮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屬地鎮人民政府要及時劃定災害危險區,設置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根據險情變化及時提出應急對策,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情況危急時,應強制組織避災疏散。各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定災害發生時的避險地點、避險路徑,并對所有避險地點和避險路徑進行安全性評價,確保避險地點萬無一失。

(3)發放“防災明白卡”。

要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處置能力,科學防災、避災,要根據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將群測群防工作逐級、逐項落實到具體單位和人員,并將涉及地質災害防范措施的“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受災害隱患點威脅的單位、住戶及責任人手中。

(4)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制度。

市國土資源局和市氣象局要加強合作,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并將預報預警結果及時報告市人民政府,并通過電視、廣播、網站、手機短信等媒體向社會發布。特別在臺風暴雨時期,要加強綜合分析,及時預報預警。當收到某個區域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后,鎮人民政府要依照群測群防責任制的規定,及時將預警預報信息通知到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各單位和當地群眾要對照“防災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災的各項準備工作。

(5)預警行動。

市國土資源局對地質災害預警信息進行分析研判,對可能達到3級以上預警等級的,及時報告市人民政府,并向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機構提出預警措施和應對方案,統一協調部署應對措施。

預報等級為1級時,當地防災責任人要第一時間將有關信息報告當地鎮人民政府和市國土資源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迅速組織撤離受災害威脅人員,轉移重要財產,避免人員傷亡。

預報等級為2級時,當地防災責任人要通知基層群防群測監測人員加強巡查,加密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降雨量變化。一旦發現地質災害險情,立即發布緊急撤離信號,并迅速組織撤離受災害威脅的人員,轉移重要財產,第一時間將有關信息報告當地鎮人民政府和市國土資源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

預報等級為3級時,當地防災責任人要通知基層群防群測監測人員加密監測,并將監測結果及時告知受災害威脅對象,提示其注意防范,做好啟動應急響應準備工作。

(二)地質災害分級。

1.特別重大地質災害(Ⅰ級)。

(1)因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災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突發地質災害。

(2)受突發地質災害威脅,需轉移人數在50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在3000萬元以上的災害險情。

(3)造成鐵路繁忙干線、國家高速公路網線路、民航和航道長時間中斷,或特別嚴重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突發地質災害。

(4)因突發地質災害造成大江大河干流或支流被阻斷,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特別重大影響。

2.重大地質災害(Ⅱ級)。

(1)因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災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突發地質災害。

(2)受突發地質災害威脅,需轉移人數在2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3000萬元以下的災害險情。

(3)造成鐵路繁忙干線、國家高速公路網線路、民航和航道較長時間中斷,或嚴重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嚴重社會影響的突發地質災害。

(4)因突發地質災害造成大江大河支流被阻斷,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3.較大地質災害(Ⅲ級)。

(1)因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災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突發地質災害。

(2)受突發地質災害威脅,需轉移人數在50人以上、200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經濟損失3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災害險情。

(3)造成鐵路繁忙干線、國家高速公路網線路、民航和航道短時中斷,或較嚴重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較大社會影響的突發地質災害。

4.一般地質災害(Ⅳ級)。

(1)因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災害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突發地質災害。

(2)受突發地質災害威脅,需轉移人數在50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經濟損失300萬元以下的災害險情。

(3)造成交通運輸中斷,或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一定社會影響的突發地質災害。

(三)應急響應。

地質災害應急工作遵循分級響應程序,根據地質災害的等級確定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

1.特大型及大型地質災害應急響應(Ⅰ級和Ⅱ級)。

發生特大型或大型地質災害,由市人民政府立即啟動市、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系統,部署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與救災工作。

地質災害發生地的鎮人民政府應當依照群測群防責任制的規定,立即將有關信息通知到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對是否轉移群眾和采取應急措施做出決策;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根據險情和災情的具體情況提出應急對策,情況危急時應強制組織受威脅群眾避災疏散。

特大型及大型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的應急防治工作,在上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市指揮部具體指揮,組織國土、財政、住建、交通、水務、民政、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專家、人員以及搶險救災力量,及時趕赴現場,加強監測,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中發生二次人員傷亡。

市國土資源局積極配合上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趕赴災區現場指導應急防治工作,并配合專家組調查地質災害成因,分析其發展趨勢,指導制定應急防治措施。

2.較大型地質災害應急響應(Ⅲ級)。

發生較大型地質災害,由市人民政府立即啟動市、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系統。

地質災害發生地的鎮人民政府應立即依照群測群防責任制的規定,及時將有關信息通知到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對是否轉移群眾和采取應急措施做出決策;立即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根據險情和災情的具體情況提出應急對策,情況危急時應強制組織受威脅群眾避災疏散。

較大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在江門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市指揮部具體指揮,組織國土、住建、交通、水務、民政、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加強監測,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中發生二次人員傷亡。

3.一般地質災害應急響應(Ⅳ級)。

發生一般地質災害,由市人民政府立即啟動市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系統。依照群測群防責任制的規定,立即將有關信息通知到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對是否轉移群眾和采取應急措施做出決策;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根據險情和災情的具體情況提出應急對策,情況危急時應強制組織受威脅群眾避災疏散。

一般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市指揮部具體指揮,組織國土、住建、交通、水務、民政、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加強監測,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造成二次人員傷亡。

必要時,邀請江門市政府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害現場,協助市人民政府做好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4.地質災害速報制度。

(1)速報時限要求。

鎮國土資源所接到當地出現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地質災害報告后,應在60分鐘內速報鎮人民政府和市國土資源局;市國土資源局應在接報后60分鐘內速報至市人民政府和江門市國土資源局,并隨時續報災害處置進展情況。

鎮國土資源所接到當地出現一般地質災害報告后,應在60分鐘內速報鎮人民政府和市國土資源局;市國土資源局應在接報后60分鐘內將情況報至市人民政府和江門市國土資源局。緊急情況下,可直接速報市國土資源局。

(2)速報內容。

災害速報的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出現的時間、地點、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規模、可能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死亡、失蹤和受傷人數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等,采取的對策措施。

5.現場處置。

突發地質災害現場應急處置,由災害發生地人民政府或相應應急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實行現場指揮官制度(或設立現場指揮部),具體負責指揮事發現場的應急處置工作。各有關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參與應急處置工作,包括組織營救、傷員救治、疏散撤離和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及時上報災情和人員傷亡情況,分配救援任務,協調各級各類救援隊伍的行動,查明并及時組織力量消除次生災害,組織搶修公共設施,接收與分配援助物資等。

6.應急響應結束。

經專家組鑒定,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市人民政府撤銷劃定的地質災害危險區,宣布應急響應結束。

(四)信息發布。

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要按照《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新聞發布應急預案》和市政府的有關規定及時、準確向社會公布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救援、災害損失等相關信息。

四、應急保障

(一)應急隊伍、資金、物資、裝備保證。

加強地質災害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建設,確保災害發生后應急防治與救災力量及時到位。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武警部隊、鎮、村(社區)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等平時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防治與救災演練,提高應急防治與救災能力。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與救災費用按照市有關應急保障預案規定執行。將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經費納入市政府年度財政計劃和預算,以確保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的順利進行。

要事先儲備用于災民安置、醫療衛生、生活必需等的搶險救災專用物資,保證搶險救災物資的供應,并及時更新應急搶險救災隊伍技術裝備。

(二)通訊與信息傳遞。

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手段,把有線電話、無線電話、無線電臺和互聯網等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覆蓋全市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信息網,并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重視通訊與信息傳遞機構、人員和裝備的建設及升級換代,確保信息暢通。

(三)應急技術保障。

1.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組。

市國土資源局應成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組,為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和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2.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技術研究。

市國土資源局及有關單位要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救災方法與技術的研究,開展應急調查、應急評估、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和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技術的研究和開發;要加大對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投入,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應急防治、救災演習和培訓工作。

(四)宣傳教育。

加強公眾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對廣大干部群眾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教育,增強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監督管理

(一)預案演練。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定期組織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二)宣傳與培訓

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地質災害防災科普宣傳,不斷增強公眾防災救災觀念,提高地質災害處置能力。各鎮人民政府、市廣播電視等單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加大對地質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的宣傳。

(三)責任與獎懲。

 對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有關責任人,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預案管理與更新

(一)預案管理。

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部門,可參照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報市國土資源局審核和備案。

(二)預案更新。

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以及實施過程中發現存在問題或出現新的情況,市國土資源局應會同市有關部門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

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更新期限最長為五年。

七、附則

(一)名詞術語的定義與說明。

地質災害易發區:指具備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地質災害危險區:指已經出現地質災害跡象,明顯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且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區域或者地段。

次生災害:指由地質災害造成的工程結構、設施和自然環境破壞而引發的災害,如水災、爆炸、劇毒和強腐蝕性物質泄漏等。

生命線設施:指供水、供電、糧油、排水、燃料、熱力系統、通信和交通等城市公用設施。

直接經濟損失:指地質災害及次生災害造成的物質破壞,包括建筑物和其他構筑物、設施、設備、物品、財物等破壞而引起的經濟損失,以重新修復所需要費用計算。不包括非實物財產,如貨幣、有價證券等損失。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二)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市國土資源局負責解釋。

(三)預案的實施。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臺山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臺府辦〔2010〕50號)同時廢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六安市| 海晏县| 汾阳市| 山阳县| 新源县| 盐津县| 济源市| 和硕县| 灵山县| 元氏县| 伊金霍洛旗| 珠海市| 应城市| 东兴市| 肇州县| 商都县| 天津市| 舒城县| 双鸭山市| 太原市| 东莞市| 沂源县| 五峰| 新兴县| 贵南县| 卓资县| 邵东县| 商南县| 大宁县| 沙坪坝区| 建水县| 五寨县| 盐边县| 名山县| 灌阳县| 闸北区| 镇原县| 蕉岭县| 修武县| 泾阳县| 禹城市| 高尔夫| 许昌县| 崇左市| 海晏县| 嫩江县| 淮滨县| 广宁县| 蓬莱市| 蚌埠市| 瑞昌市| 洞头县| 梨树县| 赞皇县| 电白县| 化德县| 公安县| 临潭县| 武宁县| 望谟县| 灌阳县| 澎湖县| 陵水| 盐山县| 诸暨市| 姜堰市| 云浮市| 梓潼县| 密云县| 潞西市| 德庆县| 响水县| 新源县| 莱西市| 石河子市| 重庆市| 香河县| 登封市| 乳源| 湾仔区| 章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