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高清性xxxxhdvideos,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一级特黄,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午夜影院激情,欧美高清性xxxxhd,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網站支持IPv6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臺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 2018-02-11 04:10:00
  • 來源: 本網
  • 發(fā)布機構:臺山政府網
  • 打印】   【字體:    


臺府辦〔2018〕7號

 

廣海灣工業(yè)園區(qū)、市工業(yè)新城管委會,各鎮(zhèn)(街)政府(辦事處),市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江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江府辦〔2017〕28號)、江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江門市體育局《轉發(fā)關于加快推進我省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建設的通知》(江文藝〔2017〕92號)精神,推進我市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利用,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綜合水平,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現(xiàn)有的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區(qū),下同)五有文化室建設成果為基礎,強化資源整合,全面推進全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工作的首要標準,建立有效的需求反饋、供需對接機制,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和方式,增強惠民實效。通過標準化建設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為構筑城鄉(xiāng)“十分鐘文化圈”“十里文化圈”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到2018年底,全市17個鎮(zhèn)(街,下同)文化站全面達省一級文化站標準,313個鄉(xiāng)鎮(zhèn)村按照《臺山市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2017—2018年)》(詳見附件2)完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達標建設,活動的開展走向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

到2020年底,全市313個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按照《臺山市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2019—2020年)》(詳見附件3)全部符合建設標準,活動的開展實現(xiàn)規(guī)范化、多樣化,能基本滿足基層群眾對文化服務的要求。全市基層文化隊伍進一步培育壯大,推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成為管理規(guī)范、運行高效、活動豐富、持續(xù)發(fā)展的綜合平臺。

三、工作內容

(一)加強規(guī)劃建設。

1.合理規(guī)劃布局。全面摸清鎮(zhèn)、村公共文化設施現(xiàn)狀,銜接《江門市文化強市建設工作綱要(2016—2020年)》《江門市關于加快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臺山市文化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等專項規(guī)劃,結合當?shù)亟洕鐣l(fā)展總體規(guī)劃,根據(jù)當?shù)亟洕鐣l(fā)展水平、人口分布、人民生產生活需求,以“建設幸福僑鄉(xiāng),為僑鄉(xiāng)人民提供優(yōu)質文化服務”為目標,以現(xiàn)有的文化設施建設成果為基礎,按照均衡配置、規(guī)模適當、經濟適用、綠色共享等要求,合理規(guī)劃、布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2.落實建設標準。立足地方實際,通過盤活存量、調整置換、集中利用等方式,落實廣東省相關建設標準,按照省的鎮(zhèn)街文化站評估定級一級站、特級站標準及《臺山市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2017-2018年)》和《臺山市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2019-2020年)》完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不搞大拆大建。鄉(xiāng)鎮(zhèn)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重在完善、補缺,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主要以村文化室、村黨組織活動場所、住宅小區(qū)配套設施、閑置校舍辦公場地以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為基礎進行集合建設,鼓勵有條件的文物建筑、祠堂、舊民居等與社區(qū)文化服務中心整合。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設施建設要注意適應殘疾人和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3.拓展戶外設施。按照人口規(guī)模和服務半徑,建設選址適中、與地域條件協(xié)調、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相配套的文體廣場。積極優(yōu)化廣場用地和文化、體育活動設施布局,發(fā)掘利用城鄉(xiāng)商業(yè)廣場、企業(yè)和社區(qū)場地、邊角空地等社會場地資源,盤活現(xiàn)有場地存量。文體廣場要配備閱報欄(或電子閱報屏)、公益廣告牌、體育健身設施和夜間照明設備等,有條件的地方可搭建戲臺舞臺。加快體育公園、健身路徑、小型球場等基層體育設施建設。結合全域旅游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在綠道、潮人徑建設和城鄉(xiāng)改造中增加藝術雕塑、文化驛站和文化景觀。

(二)明確功能定位。

1.保障群眾基本公共文化權益。各鎮(zhèn)、各單位要結合自身財力和群眾需求,突出地方民間文化藝術品牌,圍繞文藝演出、讀書看報、廣播電視、電影放映、文體活動、教育培訓、陳列展覽等內容,制定本地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基本服務目錄,著重發(fā)揮政策宣傳、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基本功能,明確服務種類、數(shù)量、規(guī)模和質量要求,為城鄉(xiāng)居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2.整合共享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門的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實現(xiàn)人、財、物統(tǒng)籌使用。以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shù)字圖書館、數(shù)字文化館、數(shù)字博物館、移動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數(shù)字農家書屋、黨員遠程教育、農技推廣項目、科技普及工作等資源為基礎,開發(fā)新技術、新媒體應用與服務,發(fā)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終端平臺作用,拓展公共數(shù)字化服務手段,豐富服務內容。推動基層文化場館的資源整合及業(yè)務聯(lián)動,以市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為中心,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為樞紐,行政村綜合文化室為基礎,建立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服務、統(tǒng)一考核的機制,強化基層公共設施集約管理,實現(xiàn)基礎設施標準化、文化資源共享化、服務系統(tǒng)網絡化,激發(fā)全市各級各類文化資源的最大社會服務效益。推進廣播電視戶戶通,提供應急廣播、廣播電視器材設備維修、農村數(shù)字電影放映等服務。

3.推進基層體育健身工程。豐富基層體育設施資源,提高文化體育設施的綜合管理利用水平。組織開展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引導和動員群眾自發(fā)開展各類日常健身活動,形成全民健身的社會風尚。

4.開展基層黨員教育工作。結合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把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為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黨員教育的重要陣地。發(fā)揮黨員干部現(xiàn)代遠程教育網絡以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等基層信息平臺的作用,結合黨組織生活、黨員活動、黨員志愿者活動等基層黨員活動載體,廣泛開展政策宣講、理論研討、學習交流、黨員事跡講座等主題活動。

5.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延伸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因地制宜開展其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與基層公共服務綜合平臺的服務相融合,提供集就業(yè)社保、養(yǎng)老助殘、青少年及婦兒關愛、人口管理、志愿服務等于一體的一站式、窗口式、網絡式綜合便民服務。

(三)提高服務供給水平。

1.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依托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通過政策解讀、專題報告、百姓論壇等多種形式,宣傳新時期中央和省、江門市的重大改革措施和惠民政策,使群眾更好地理解、支持黨委和政府工作;結合美麗鄉(xiāng)村、文明村鎮(zhèn)、文明社區(qū)和鄉(xiāng)賢文化建設等活動,利用宣傳欄、展示墻、文化課堂、道德講堂以及網絡平臺等方式開展宣傳,把中國夢主題教育和建設美麗僑鄉(xiāng)精神深入傳播到群眾中,倡導高尚情操,樹立文明新風;保護傳承僑鄉(xiāng)文化,加強對本地區(qū)歷史人文資源的挖掘、整理和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創(chuàng)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民族歌舞、傳統(tǒng)體育比賽等民族民俗活動,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強化農村(社區(qū))的文化認同;推動地方戲曲創(chuàng)作演出,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積極開展藝術普及、科學普及、法治文化教育、農技推廣以及防災減災知識和就業(yè)技能培訓等,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升群眾綜合素質。

2.大力開展群眾文體活動。以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平臺,鼓勵和扶持群眾興辦書畫、棋牌、戲曲、歌舞、攝影、舞獅、體育武術、電影放映等各類群眾性文藝團體。利用春節(jié)、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結合地方傳統(tǒng)文化,開展民俗文化活動。通過組織開展讀書征文、文藝演出、經典誦讀、書畫攝影比賽、體育健身競賽等文體活動,讓節(jié)慶更富人文情懷,讓群眾共享文化成果。加強對廣場舞等群眾文體活動的引導,推進廣場文化健康、規(guī)范、有序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群團組織的作用,開展職工文化交流、青少年課外實踐、婦女文藝健身培訓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3.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建立健全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和評價機制,及時準確掌握群眾真實文化需求,根據(jù)實際制定公共文化服務“菜單”,開展“訂單式”服務,提升服務效能。實行錯時開放等措施,提高場地利用效率。為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異地務工人員和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文化服務,打造一批特色服務項目。廣泛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把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流動服務點,開展文化進社區(qū)、進農村和區(qū)域文化交流等活動。充分運用移動互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公共數(shù)字文化資源和產品,為基層群眾提供數(shù)字閱讀、文化娛樂、公共信息、技能培訓等服務。推廣文化體育志愿服務,廣泛吸納熱心公益事業(yè)、具有文體技能的團隊和人士加入志愿者隊伍,通過文化進千家、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把更多優(yōu)秀的電影、戲曲、圖書、文藝演出、書畫工藝活動送到群眾中去。

(四)創(chuàng)新運行管理機制。

1.明確各方職責。建立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由市統(tǒng)籌規(guī)劃,各鎮(zhèn)組織推進,村自我管理的工作機制。各鎮(zhèn)(街)政府(辦事處)在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中承擔主體責任,要實事求是確定存量改造和增量建設任務,因地制宜利用現(xiàn)有設施進行改擴建,或結合實際進行規(guī)劃新建;要整合資源,把面向基層的各類公共文化資源納入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合理配置、集中管理、優(yōu)化服務。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xié)調機制,宣傳文化部門要發(fā)揮牽頭作用,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及時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各部門要立足職能、分工合作,共同推動工作落實。

2.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根據(jù)廣東省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量化標準,加強對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的管理,制定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服務規(guī)范。結合廣東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重點圍繞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運行方式、服務規(guī)范、人員管理、經費投入、績效考核、獎懲措施等重點環(huán)節(jié),健全標準體系和內部管理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實現(xiàn)設施良性運轉。嚴格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結合當?shù)貙嶋H及群眾文化需求,完善管理機制,制定工作準則、工作人員名冊、開展活動登記表、服務指引等規(guī)章制度,落實管理措施,確保運行有效。

3.充分發(fā)揮群眾自我管理作用。在鎮(zhèn)、村黨組織的領導下,發(fā)揮村委會和社區(qū)居委會的群眾自治組織作用,引導城鄉(xiāng)居民積極參與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使用,加強群眾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健全民意表達機制,依托社區(qū)居民代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小組會議等,探索議事會、理事會、參事會、鄉(xiāng)賢會等協(xié)商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民主協(xié)商,對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發(fā)展的重要事項,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接受群眾監(jiān)督。把文化志愿服務融入城鄉(xiāng)社區(qū)治理,建立由文化管理員、協(xié)管員、指導員與文化義工、社區(qū)社工相結合的隊伍,構建起專兼結合、多元共治的文化志愿服務體系。

4.探索社會化建設管理模式。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力度,拓寬社會供給渠道,豐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內容。鼓勵和支持企業(yè)、個人、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通過直接投資、贊助活動、捐助設備、資助項目、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及采取公益創(chuàng)投、公益眾籌等方式,參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率先在城市探索開展社會化運營試點,通過委托或招投標等方式吸引有實力的社會組織和企業(yè)參與基層文化設施的運營。

(五)加強組織實施。

1.制定實施方案。各鎮(zhèn)要將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發(fā)展作為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對接相關規(guī)劃,結合我市新農村、新型城鎮(zhèn)化、美麗鄉(xiāng)村、農村社區(qū)建設、扶貧開發(fā)等工作,盡快制定細化落實方案,明確總體思路、具體舉措和時間安排。

2.加大資金投入。地方政府要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所需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加大資金投入。拓寬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渠道,不斷完善經費保障機制,落實稅收優(yōu)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3.加強隊伍建設。按規(guī)定配備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工作人員,通過市、鎮(zhèn)兩級統(tǒng)籌和購買服務等方式解決人員不足問題。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設立由政府購買的公益文化崗位,每個村設置文體協(xié)管員不少于1名。鼓勵“三支一扶”大學畢業(yè)生、大學生村官、志愿者等專兼職從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管理服務工作。加強業(yè)務培訓,提升基層公共文化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素質。

4.開展督促檢查。把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結合我市小城鎮(zhèn)建設工作納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考核指標,加強對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使用情況的督促檢查。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動態(tài)監(jiān)測和績效評價機制,研究制定公眾滿意度指標,探索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引入第三方開展公眾滿意度測評。對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和使用中群眾滿意度差的地方要進行通報批評,對群眾滿意度高的地方給予表揚并總結推廣經驗。

 

附件:1.臺山市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成員單位分工方案

    2.臺山市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2017-2018年)

    3.臺山市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2019-2020年)

    4.臺山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任務表(2017-2020)

    5.臺山市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資金分級籌集方案

 

 

                                 臺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2月11日

 

附件1

臺山市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建設成員單位分工方案

 

一、市委宣傳部

1.指導貫徹落實市有關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重點任務,協(xié)調推進全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2.把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創(chuàng)建基本指標,進行測評考核。

3.指導和協(xié)調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

二、市編辦

1.指導和協(xié)調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編制工作。

2.指導和協(xié)調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

三、市發(fā)展和改革局

指導督促各地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納入當?shù)亟洕鐣l(fā)展總體規(guī)劃。

四、市科工商務局

1.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推動科學技術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中的開發(fā)和應用。

2.協(xié)助整合基層公共資源,推動科技館逐步免費開展公共文化服務。 

3.協(xié)助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信息化發(fā)展。

4.指導建立公共文化數(shù)據(jù)庫、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五、市教育局

1.將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2.協(xié)助整合基層公共資源,推動農村中小學文化資源和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室)共建共享;指導有條件的中小學文體設施逐步向社會開放。

六、市民政局

1.協(xié)助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

2.協(xié)助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人員的培訓。

七、市財政局

1.統(tǒng)籌做好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和運行的政府財政保障,加強資金使用績效監(jiān)管。

2.協(xié)助推進欠發(fā)達地區(q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1.指導制定和完善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人才隊伍建設相關政策措施。

2.協(xié)調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人員培訓工作。

九、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1.牽頭組織實施《臺山市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

2.將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作為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

3.協(xié)調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相關工作。

4、制定牽頭、組織實施新聞出版廣電(版權)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規(guī)劃和標準。

5.繼續(xù)推進重點文化惠民項目。

十、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1.依法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地方標準制訂等相關標準化工作。

2.指導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

十一、市旅游局

1. 促進旅游產業(yè)與文化資源的融和發(fā)展。

2. 協(xié)助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

十二、市體育局

1.指導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優(yōu)惠開放,參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現(xiàn)共建共享。

2.協(xié)助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

十三、市總工會

1.推進社會力量參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2.推動職工服務中心(站)逐步免費開展公共文化服務。

十四、團市委

指導協(xié)調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青少年服務工作。

十五、市婦聯(lián)

1.指導協(xié)調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婦女服務工作。

2.指導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逐步免費開展公共文化服務。

十六、市殘聯(lián)

1.指導協(xié)調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殘疾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2.協(xié)助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

十七、各鎮(zhèn)(街)政府(辦事處)

1.協(xié)調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基層民政綜合服務中心(鎮(zhèn)街綜合辦事大廳、社區(qū)服務中心)融合服務。

2.在本鎮(zhèn)組織實施《臺山市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按標準完成臺山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任務。

 

附件2

臺山市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

(2017-2018年)

內容

標準

場地選址

1. 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應建于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環(huán)境相對安靜,符合安全衛(wèi)生及環(huán)保標準、方便群眾參與、易于疏散的區(qū)域。

服務功能

2. 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于一體,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窗口式、網絡式綜合便民服務。

設施和器材配置

3.建有綜合文化活動室:其中珠三角地區(qū)不少于200平方米;粵東西北地區(qū)不少于100平方米。

4.      行政村文體活動廣場:珠三角地區(qū)不少于800平方米,含1個標準籃球場,2個乒乓球臺,1套健身路徑;粵東西北地區(qū)達到600平方米以上,含一個籃球場,2個乒乓球臺,有條件的行政村增配1套健身路徑。

5.城市社區(qū)文體廣場:600平方米以上,含乒乓球臺、健身路徑等體育器材設施。

6.農家書屋或社區(qū)書屋(“掃黃打非”工作站):配備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免費提供借閱服務,開展“掃黃打非”宣傳。

7.簡易戲臺:可承擔小型戲曲演出。

8.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務網店或電子閱覽室:可上網電腦不少于2臺。

9.宣傳櫥窗或閱報欄:提供時政、“三農”、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務。珠三角地區(qū)每天更新不少于2份,粵西北地區(qū)每天更新報刊不少于1份。

10.備一套文化器材:含1套音響和部分樂器。

11. 配備一套廣播器材。

場館開放

12. 中心實施免費開放,每周免費開放時間不少于35小時并實行錯時開放,錯時開放時間不少于總開放時間的三分之一。基本服務項目健全,在顯著位置公開免費開放項目和時間。

圖書

報刊

13.珠三角地區(qū)每個中心(含農家書屋)藏書量不少于1200種、1800冊,報刊不少于20種,年新增藏書不少于70種、120冊;粵東西北地區(qū)每個中心(含農家書屋)藏書量不少于1200種、1500冊,報刊不少于10種,年新增藏書不少于30種、60冊。民族地區(qū)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讀物。

電影放映

14. 設置農村電影固定放映點,配合上級部門開展送電影下鄉(xiāng)活動。

文體演出

15.在重要節(jié)慶組織文藝演出、戲曲表演、體育比賽、民俗文化展演、廣場歌舞等活動,村民(居民)依托中心、文體廣場、健身路徑等公共設施就近方便參加各類文體活動。

16.珠三角地區(qū)每年每個村(社區(qū))舉辦文體活動不少于3次。粵東西北地區(qū)每年每個村(社區(qū))舉辦文體活動不少于1次。

文藝培訓

17.提供基礎性的文化藝術知識普及和培訓服務,珠三角地區(qū)每年提供2個以上類別的文藝培訓,粵東西北地區(qū)每年提供1個以上類別的文藝培訓。

免費上網

18.建有公共電子閱覽室并配置一定數(shù)量的上網設備和數(shù)字文化資源,免費提供上網服務。

隊伍建設

19.每個村(社區(qū))聘用農村文體協(xié)管員不少于1名,負責管理和維護農村(社區(qū))公共問題設施、設備、開展文體活動。

20.鼓勵“三支一扶”大學畢業(yè)生、大學生村官、文化志愿者等專兼職從事中心管理服務工作。

21.珠三角地區(qū)村(社區(qū))文化專兼職人員每年參加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粵東西北地區(qū)村(社區(qū))文化專兼職人員每年參加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2天。

標識設置

22.在中心外顯著位置統(tǒng)一設置“XX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標識牌。

23.在入門顯著位置設立活動項目服務公示牌,含活動項目內容、活動時間、各功能場室分布圖,項目聯(lián)系人姓名、電話、監(jiān)督方式等。

 

附件3

臺山市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

(2019-2020年)

內容

標準

場地選址

1. 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應建于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環(huán)境相對安靜,符合安全衛(wèi)生及環(huán)保標準、方便群眾參與、易于疏散的區(qū)域。

服務功能

2. 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于一體,因地制宜地開展就業(yè)社保、養(yǎng)老助殘、婦兒關愛、人口管理、技能推廣等其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窗口式、網絡式綜合便民服務。

設施和器材配置

3. 綜合文化活動室:不少于200平方米。

4.      文體活動廣場:不少于800平方米,含1個標準籃球場,2個乒乓球臺,1套健身路徑。

5.      農家書屋或社區(qū)書屋:配備圖書、報刊,免費提供借閱服務。

6.      簡易戲臺:長10米、寬5米、高0.8米。

7.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務網點或電子閱覽室:可上網電腦不少于2臺。

8.      宣傳櫥窗或閱報欄:提供時政、“三農”、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務。每天更新報刊不少于2份。

9.配備一套文化器材:含1套音響和部分樂器。

10.配備一套體育健身器材和部分體育設施。

11. 配備一套廣播器材。

場館開放

12. 中心實施免費開放,每周免費開放時間不少于42小時并實行錯時開放,錯時開放時間不少于總開放時間的三分之一。基本服務項目健全,在顯著位置公開免費開放項目和時間。

圖書

報刊

13.每個中心(含農家書屋)藏書量不少于1200種、1800冊,報刊不少于20種,年新增藏書不少于70種、120冊。

14. 中心每年舉辦的全民閱讀活動不少于1次,每次持續(xù)時間不少于2天。并采取其他方式為視障人士提供閱讀服務。

電影放映

15. 為農村群眾提供電影放映服務,每個村每年不少于12場,其中每年國產新片(院線上映不超過2年)比例不少于1/3。

16. 每年提供2部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文體演出

17. 在重要節(jié)慶組織文藝演出、戲曲表演、體育比賽、民俗文化展演、廣場歌舞等活動,村民(居民)依托中心、文體廣場、健身路徑等公共設施就近方便參加各類文體活動。

18.每年每個村(社區(qū))舉辦文體活動不少于3次。

文藝培訓

19.提供基礎性的文化藝術知識普及和培訓服務,每年提供2個以上類別的文藝培訓。

免費上網

20. 建有公共電子閱覽室并配置一定數(shù)量的上網設備和數(shù)字文化資源,免費提供上網服務。

隊伍建設

21. 中心設有由政府購買的公益文化崗位。每個村(社區(qū))聘用農村文體協(xié)管員不少于1名,負責管理和維護農村(社區(qū))公共文化設施、設備,開展文體活動。

22. 鼓勵“三支一扶”大學畢業(yè)生、大學生村官、文化志愿者等專兼職從事中心管理服務工作。

23. 村(社區(qū))文化專兼職人員每年參加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

標識設置

24. 在中心外顯著位置統(tǒng)一設置“XX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標識牌。

25. 在入門顯著位置設立活動項目服務公示牌,含活動項目內容、活動時間、各功能場室分布圖,項目聯(lián)系人姓名、電話、監(jiān)督方式等。

 

附件4

臺山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任務表(2017-2020)

序 號

鎮(zhèn)(街道)

行政村

(社區(qū))數(shù)

按照建設標準(2017—2018年)到2018年建設任務數(shù)

按建設標準(2019—2020年)到2020年建設任務數(shù)

鎮(zhèn)(街)100%達一級站以上

行政村(社區(qū))100%達到標準

鎮(zhèn)(街)100%達一級站以上

行政村(社區(qū))100%達到標準

1

臺城街道

36

1

36

1

36

2

水步鎮(zhèn)

21

1

21

1

21

3

大江鎮(zhèn)

21

1

21

1

21

4

四九鎮(zhèn)

23

1

23

1

23

5

沖蔞鎮(zhèn)

17

1

17

1

17

6

斗山鎮(zhèn)

19

1

19

1

19

7

都斛鎮(zhèn)

18

1

18

1

18

8

赤溪鎮(zhèn)

11

1

11

1

11

9

三合鎮(zhèn)

10

1

10

1

10

10

端芬鎮(zhèn)

17

1

17

1

17

11

廣海鎮(zhèn)

9

1

9

1

9

12

川島鎮(zhèn)

19

1

19

1

19

13

海宴鎮(zhèn)

25

2

25

2

25

14

汶村鎮(zhèn)

16

1

16

1

16

15

北陡鎮(zhèn)

12

1

12

1

12

16

白沙鎮(zhèn)

21

1

21

1

21

17

深井鎮(zhèn)

18

1

18

1

18

 

合計

313

18

313

18

313

 

附件5

臺山市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資金分級籌集方案

為了確保資金投入,加快推動我市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經研究,決定由市級財政、鎮(zhèn)級財政給予建設資金補助以及行政村自籌資金的方式進行建設。除獲得國家(或省)專項資金扶持的12個行政村外,其余301個行政村每個分別由市級財政補助3萬元,鎮(zhèn)級財政補助2萬元,行政村自籌1萬元,每個行政村合共6萬元的基本建設資金。具體資金分級籌集任務如下表:

序號

鎮(zhèn)(街道)

扶持行政村(社區(qū))數(shù)

市級財政扶持資金(萬元)

鎮(zhèn)級財政扶持資金(萬元)

行政村(社區(qū))自籌資金

已獲國家(省)專項資金扶持的行政村(社區(qū))

1

臺城街道

35

105

70

35

桂水村委會

2

水步鎮(zhèn)

21

63

42

21

 

3

大江鎮(zhèn)

20

60

40

20

沙埔村委會

4

四九鎮(zhèn)

22

66

44

22

四九圩居委會

5

沖蔞鎮(zhèn)

15

45

30

15

沖洋村委會

西海村委會

6

斗山鎮(zhèn)

18

54

36

18

大灣村委會

7

都斛鎮(zhèn)

17

51

34

17

南村村委會

8

赤溪鎮(zhèn)

10

30

20

10

護嶺村委會

9

三合鎮(zhèn)

10

30

20

10

 

10

端芬鎮(zhèn)

17

51

34

17

 

11

廣海鎮(zhèn)

9

27

18

9

 

12

川島鎮(zhèn)

17

51

34

17

塔邊村委會

山咀村委會

13

海宴鎮(zhèn)

24

72

48

24

沙欄村委會

14

汶村鎮(zhèn)

16

48

32

16

 

15

北陡鎮(zhèn)

12

36

24

12

 

16

白沙鎮(zhèn)

21

63

42

21

 

17

深井鎮(zhèn)

17

51

34

17

沙潮村委會

合計

 

301

903

602

301

 

除上述資金外,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部門繼續(xù)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扶持,同時鼓勵每個鄉(xiāng)政村通過發(fā)動熱心支持文化建設的社會團體或海內外鄉(xiāng)親進行多元化的方式籌集資金,按照高標準進行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lián)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lián)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舞钢市| 北川| 刚察县| 普陀区| 绥芬河市| 巍山| 湟源县| 孙吴县| 平定县| 奉化市| 通河县| 改则县| 广宗县| 容城县| 莱州市| 自贡市| 砀山县| 龙江县| 青河县| 新干县| 和田县| 牟定县| 岫岩| 塘沽区| 阿勒泰市| 循化| 丹棱县| 锦屏县| 襄城县| 万山特区| 田阳县| 铜山县| 商水县| 灵武市| 阿尔山市| 沂源县| 惠安县| 聂荣县| 东方市| 临泉县| 绥棱县| 斗六市| 门头沟区| 班戈县| 边坝县| 旬阳县| 苗栗县| 通辽市| 天柱县| 南乐县| 秀山| 郧西县| 武强县| 淄博市| 大埔县| 青铜峡市| 阜宁县| 承德县| 尚义县| 固镇县| 伊宁市| 金秀| 贡嘎县| 义乌市| 安福县| 枣阳市| 朝阳市| 宁南县| 连江县| 遂宁市| 托里县| 慈利县| 汽车| 麻阳| 水富县| 万山特区| 英山县| 莆田市| 治县。| 同德县| 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