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高清性xxxxhdvideos,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一级特黄,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午夜影院激情,欧美高清性xxxxhd,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網站支持IPv6
您現在的位置 :
關于印發《臺山市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工作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臺府辦〔2015〕7號
  • 2015-02-09 09:11:12
  • 來源: 本網
  • 發布機構:臺山政府網
  • 打印】   【字體:    

 

關于印發《臺山市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工作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臺府辦〔2015〕7號

 

 各工業園區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海宴華僑農場,市直各單位,中央、省、江門市駐我市各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臺山市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工作綱要(2014-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臺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2月9日

 

臺山市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工作綱要(2014-2020年)

 

為了貫徹實施省委、省政府和江門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戰略部署,搶抓發展機遇,進一步推動我市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造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結合我市裝備制造業的現狀及發展需要,根據《江門市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工作綱要(2014-2020年)》(江府辦〔2014〕44號),特制定本工作綱要。

一、發展現狀

隨著我市以“工業強市”為首要發展戰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工業產業重型化”發展思路,裝備制造業初步形成汽車零部件、五金機械制造、電子電器、核電輔助裝備等為主的產業體系。2013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170億元,產業初具規模。五金機械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產業產值分別為84.19、13.65、1.06、31.13、1.68、23.84、15.74億元。但是,我市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缺乏規劃,仍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模式,產業基礎量小質弱,目前我市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僅占江門市的14.5%,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少,行業知名領導品牌缺乏,產業技術水平總體偏低,產業鏈上下延伸不足,企業之間缺乏關聯、配套與協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行業自律能力不強,與江門市和其他先進地區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發展環境

(一)政策新優勢。

省委、省政府將打造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產業帶作為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和結構調整的新亮點,制定了《關于加快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意見》,出臺了大力度的扶持政策。《江門市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工作綱要(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重點打造我市載重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和建議一批重點項目。在新政策強力推動下,我市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恰逢借力乘勢的良機。

(二)區位新優勢。

港珠澳大橋、深茂鐵路、深中通道、中開高速等全省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加快規劃建設,我市在粵港澳經濟圈中的區位優勢凸顯,資源要素流動效率顯著提升。特別是大廣海灣經濟區作為珠三角輻射粵西及大西南地區的樞紐型節點,而我市又是大廣海灣經濟區主戰場,廣海灣深水港的規劃建設提上議事日程,使我市在珠三角先進裝備制造業輻射西進中具有其他地區無法替代的橋頭堡地位。

(三)電能源優勢。

我市是中國南方電網第一個直購電試點地區,擁有已投入運營的裝機容量為500萬千瓦的國華臺電、總裝機容量為25.11萬千瓦的風電、建設中并將于2015年底投入運營的裝機容量為350萬千瓦的臺山核電,使我市具有充裕、穩定的電力供應保障和相對的電力成本優勢。

(四)工業用地優勢。

我市工業用地資源豐富,除了面積138平方公里的工業新城,廣海灣作為香港惰性拆建物料的定點處置區,目前已填海面積超過9000畝,全面完成經國家批準區域的填海造地工程后,能形成面積達3萬多畝的連片土地。如此規模的可開發土地,在珠三角地區乃至全省都極為罕有,這將成為我市吸引重大項目落戶、加快我市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最顯著的優勢。

三、總體要求

以統籌整合存量資源為優先策略,以引進培育新興產業為突破方向,以技術創新和質量品牌建設為關鍵抓手,以產城融合聯動為重要支撐,大力培育龍頭骨干企業,推動企業改造升級,促進產業平臺擴能增效,實現重大項目建設突破,形成產城融合振興局面,強化內生源動力,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全面發展。

四、發展目標

到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達250億元,年均增長17%。汽車零部件制造、核電輔助裝備、五金機械等重點行業集聚發展,培育自主創新的先進裝備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以富華重工、鴻特精密、龍電門業、金橋鋁型材等為龍頭企業的裝備制造企業。

到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先進(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達520億元,2017-2020年年均增長20%,先進(裝備)制造重點行業的產業鏈進一步完善,系統集成能力和本地配套協作水平明顯提升。圍繞打造專用車生產基地和重要的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為目標,培養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精、專”核心部件配套中小型企業。打造1-2個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骨干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以上,基本形成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先進裝備制造創新體系。

五、發展重點

以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為主導,以清潔能源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五金機械制造為重點,以中小型船舶和特種船舶修造、節能環保裝備制造、衛星應用為培育發展方向,以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將我市打造成為廣東省專用車生產基地、重要的清潔能源(核電)輔助裝備制造園及海洋工程裝備基地,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重點發展重型載貨車、高技術專用車等整車產品及核心零部件。引進培育純電動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制造,加快發展電動汽車用電源關鍵材料。支持企業提高核心基礎部件的研發能力,引導傳統汽配企業向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車等新興產品的關鍵零部件生產轉型。

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以富華重工為龍頭,重點推進半掛車車軸、懸掛系統、重型卡車轉向橋、工程機械驅動橋等產品的研發和制造,大力發展專用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推動專業制造重型卡車、載貨車、工程車、大型冷藏車、輕中型軍用及警用特種車輛、城市環衛車車輛及其相關核心部件的發展。積極探索引進純電動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制造企業,加快發展電動汽車用電源關鍵材料生產及報廢電池回收項目等重點項目,培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鏈。不斷完善配套協作能力,大力支持鴻特精密、廣東迪生力、臺澳鋁業等企業發展,形成我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合理高效的產業分工和協作機制。

——清潔能源(核電)裝備制造業。重點培育發展核電應用級管線、泵、閥、屏蔽防護設備等重要輔助設備,以市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為載體,以中廣核為龍頭,加強與國內外核電裝備行業協會的交流合作,引進國內外核電裝備龍頭企業和中廣核上下游配套企業,打造龍電門業、綠島風、安施備等重點企業,重點跟進阿海琺、中核合資鋯材項目,積極推進設備裝配、基地人員培訓等相關產業配套服務,大力做好現有企業服務工作,密切跟進計劃增資擴產的臺山核電項目,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將市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打造成為我省重要的清潔能源(核電)裝備制造園。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中小型海工裝備,重點引進和發展適應海洋資源開發需求的深水海洋工程專用設備,以廣海灣工業園為承接載體,加強與新會銀洲湖經濟區的對接,通過與珠三角其他城市海工裝備制造基地錯位發展,致力于打造珠三角專業化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配套產業園區。

——智能制造裝備業。重點培育發展伺服系統、數控加工中心、機器人、家電智能化設備、智能儀器儀表設備、移動互聯網設備、3D打印等領域和產品,以智能專業設備(機器人、各類無人機械)、智能測控裝置、關鍵基礎零部件為重點招商方向,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業態的發展。重點跟進云計算IDC項目、廣州市泰奇克光觸摸屏項目、廣州市云碩數字科技、廣州市宇聯電子觸摸屏項目。重點關注ABB智能機械人、日本發那科、德國機械手等企業。

——五金機械制造業。重點發展以金屬材料為主的新材料產業及各類基礎件、鍛件、密封件、關鍵和特殊零部件制造,充分發揮我市五金機械制造產業基礎的優勢,逐步形成以四九鎮五金制造配套、金橋鋁材、臺澳鋁業、華美五金和平安五金等重點企業為主的五金機械和新材料產業集聚,完善上下游配套企業,提升各類加工機械技術水平。

——中小型船舶和特種船舶修造業,重點發展特種工程船和靈便型功能化中小型船舶,打造以分段制造為主的船舶配套產業鏈。

——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節能變壓器、汽車、摩托車尾氣凈化設備、廢舊鉛蓄電池資源化利用設備、電動車用電池回收利用設備制造,培育發展水處理、垃圾處理裝備、環境檢查監測儀器設備制造以及LED生產裝備制造和關鍵技術研發。

——衛星及應用產業,重點構建北斗民用衛星功能型和區域分布型應用服務平臺,發展衛星綜合應用與運營服務,推動應用平臺硬件設備制造業發展。

——完善配套服務行業。生產性流通行業,重點發展第三方物流、供應鏈業務外包、物流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業務,積極引入新業態、新模式;研究開發與智力支持服務類行業,重點發展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工程總包和系統控制、檢驗檢測、服務外包、全責績效服務、管理咨詢、人才培養、培訓等業務;大力推行標準化服務,建立智能標準信息資源庫和技術標準服務支撐體系,支持企業、行業協會開展認證和使用標識等服務。

六、五大行動

(一)龍頭企業培育行動。

根據我市富華重工及中航富華項目的發展實際,采取“一企一策”的工作方式,著力推動富華重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大力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注入科技、信息化和品牌元素,有效延伸和提升產業鏈,并發揮龍頭企業的拉動效應,推動我市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聚集發展,逐步形成具核心競爭優勢、國內外領先的產業集群。以臺山龍電門業為龍頭,并依托市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帶動綠島風、安施備等企業發展,吸引國內外核電裝備龍頭企業和中廣核上下游配套企業集群發展,培育發展核電應用級管線、泵、閥、屏蔽防護設備等重要輔助設備,力爭將市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打造成為我省重要的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同時,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將大力扶持以臺山市冠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和臺山市金橋鋁型材廠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五金機械制造業,逐步實現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聚發展。

到2017年,臺山富華重工系列項目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人民幣,以臺山市龍電門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核電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6億元人民幣,以臺山市冠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和臺山市金橋鋁型材廠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的五金機械制造業產值達到160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富華重工系列及汽車零部件、核電(輔助)裝備制造和五金機械制造業年產值將分別達到160億元、10億元和260億元人民幣。(牽頭單位:工業新城,配合單位:市科工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金融辦、臺城街道、水步鎮、大江鎮)

(二)企業改造升級行動。

依據《廣東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下稱《目錄》),堅持市場主導,結合我市實際,確定重點引導和支持的方向,鼓勵和支持企業充分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實行全方位的技術改造,增強我市企業核心競爭力。力爭用6年左右時間,重點推進我市先進裝備制造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的技術改造。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25%左右,其中2015年實現全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0億元,2016年13億元。落實投資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4個以上,未來三年推動68家以上重點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至2020年累計完成投資110億元。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5000元/人左右。(牽頭單位:市科工商務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環保局、市質監局)

(三)產業平臺擴能增效行動。

統籌資源,優先發展兩個工業平臺(市工業新城和廣海灣工業園區),重點推進工業新城的建設,積極探索在園區建立實施園區企業入駐、審批、辦件、建設、生產、流通各環節全程“一站式”服務制度,建立重大項目審批、服務“綠色通道”,簡化手續、特事特辦,突出解決投資項目的立項、審批、環評和規劃報建等重點工作,加快項目前期工作進程,建立一支戰斗力強的園區招商、管理、服務專業隊伍。

工業新城以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區為目標,按照統一規劃,標準配套、提升服務、提高效益,分類考核,整體提升的原則,在集聚區內著力開展清理一批土地(項目)、規劃“一張藍圖”、配建一套標準設施、推行“一條龍”服務、建設一批重點項目、打造一支高效的招商隊伍、實施一套考核方案等“七個一”行動方案。到2017年,形成基礎設施、配套設施與產業基本匹配,主導產業初具規模,用地效益明顯改善,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的核心產業平臺;產業集聚區總產值規模達到60億元;收回產業集聚區內的閑置土地44畝,閑置土地處置率達到100%;在完成江門市政府下達的任務基礎上,加大力度收回產業集聚區輻射范圍內的閑置土地573.07畝,閑置土地處置率達到100%。到2020年,形成功能定位明晰、土地利用高效、基礎配套完善、服務體系健全的產業發展大平臺;產業集聚區總產值規模達到120億元。

繼續推進廣海灣香港惰性物料填海造地項目,積極申請用海“直通車”,推進項目落地建設,抓緊推進華電江門臺山LNG項目,根據《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年)》,打造大廣海灣經濟區對外產業深度合作新平臺,創新與港澳、新加坡等地合作機制,集聚發展一批先進裝備制造和生產服務項目。(牽頭單位:市工業新城管委會、廣海灣工業園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科工商務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環保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外事僑務局、市海洋與漁業局、臺山供電局、臺城街道、水步鎮、大江鎮)

(四)重大項目突破行動。

以大項目為抓手,重點洽談引進世界500強、境外大型企業、央企、中國制造業500強等投資項目,每年洽談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儲備一批重大項目,推動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其中2015-2016年洽談引進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投資項目至少2個,1-1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項目至少7個。2017-2020年洽談引進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投資項目至少4個,1-1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項目至少14個。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占全部項目比例提高,洽談引進的先進制造業項目平均個體規模逐年提高。

重點通過臺山核電、富華重工、中航特種裝備制造項目、鴻特精密技術、龍電門業、冠興金屬等支點性項目,引進充實上下游配套項目,形成汽車及零部件、清潔能源、新材料、電子電器、裝備制造、現代海洋產業等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鏈。同時,積極推進醫藥化工、紡織制衣、機械制造、印刷包裝等傳統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以及培育創新金融、科技信息、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產業的新型業態,引進關鍵性項目,完善產業鏈,打造高端產業集群。每年新引進對重點發展產業鏈起關鍵性支撐作用的龍頭企業至少2家。

創新園區建設模式,積極引入有實力、有品牌、口碑好的專業工業地產開發商參與特色產業園區開發建設。到2020年,我市至少形成產業特色鮮明、基礎配套完善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專業園區1個。(牽頭單位:市科工商務局,配合單位:廣海灣工業園區管委會、市工業新城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局)

(五)產城融合振興行動。

全力服務于我市城市空間布局整合和核心產業園區融合發展,以交通先行,優化高快速路、區域交通干線、城市道路、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推進我市與江門市東部三區一市與西部開恩協同聯動,并融入國道省道網的交通格局,促進區域內產業與城市的空間融合。爭取到2016年,大廣海灣經濟區、工業新城初步形成高效暢通的快速路網;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市便捷互通的“1030”(鎮鎮10公里通高速、臺城北和西南片板塊內部之間各鎮區30分鐘互達)時空目標,初步形成大廣海灣經濟區、工業新城的融合提質與臺開恩同城協同聯動格局,全面提升我市發展環境。

加快推進深茂鐵路的建設,做好征地拆遷、青苗補償等相關工作,為深茂鐵路2015年全線動工建設打下良好基礎,并重點抓好臺城站場一體化規劃研究,抓好站場的物流、公交接駁預留;修改完善《新建鐵路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臺山)軌道交通規劃研究》,爭取將其列入省鐵路建設規劃中;抓好江門大道南延西線(國道G228線都斛至廣海段)、中開高速、鶴開高速南延線、臺開快速路及龍山路支線等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打造“臺開恩”通往珠三角核心區最便捷的通道;做好我市普通國道升級線路規劃工作(G228、G240),打造我市銜接外省的交通要道;加快通用機場的選址規劃研究,爭取在2020年前動工建設;抓好廣海灣防波堤及進港航道工程,全力促進5萬噸級通用碼頭調整優化相關工作。

加強城市道路路網建設,構建板塊內30分鐘互通的交通道路圈,大力實施公交一體化,為區域產業園區與城市綜合服務區集聚發展奠定基礎。抓好臺城市區規劃建設,重點推進臺城南區和北新區開發建設,繼續完善東門商貿片區的建設發展,抓好臺城舊城區的改造,創造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投資、工作和生活環境,引導產業工人本地就業、本地居住。積極做好工業新城產業規劃,與開平翠山湖工業園區錯開定位、優勢發展。完善工業新城配套設施建設,全力打造一體化的138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局,配合單位:市工業新城管委會、廣海灣工業園區管委會、臺山公路局、市城鄉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公資辦)

七、政策支持

(一)強化組織領導。

成立臺山市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統籌工作領導小組,市長張磊任組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伍仲晃任常務副組長,市委常委李新潮,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鄺俊杰,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馬品高,副市長方國韶、余中華任副組長,成員由市工業新城、廣海灣工業園區、相關市直部門、各鎮政府(街道辦、農場)主要負責同志組成。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五個專責小組,由市分管領導任組長,市委市府辦副主任、牽頭單位主要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相關園區、市直部門及所涉及鎮(街、場)分管領導組成。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堅持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決策的工作程序,并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工作會議,通報前一階段先進(裝備)制造業情況及下一階段計劃,研究決定重大問題。

(二)提高政府服務效能。

探索下放一批審批權限的制度,凡屬于政府提供經濟服務的產業項目審批,市級審批權限一律下放產業園區;凡屬于政府提供社會服務的項目,市級審批權限一律下放到鎮(街、場),市級部門實時監管。推行網上陽光的、并聯的、標準化的審批,規定審批時限,對時限進行問責,對裁量權進行規范。對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實施“綠色通道”,特事特辦。

(三)強化資源保障。

全面梳理全市土地利用情況,對長期閑置土地和低效產業用地要依法統籌回收,優先用于支持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對先進(裝備)制造重大項目,市優先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項目用海、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已有的場地進行技術改造,在符合規劃、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過增建生產性設施、拆除重建、加層等方式進行改擴建,新增建筑面積部分按有關規定不再征收土地出讓金。允許和鼓勵企業將老廠區用地納入“三舊”改造范圍,享受“三舊”改造有關優惠政策。對符合投資強度、容積率、綠地率等約束性指標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優先審批、并聯審批、及時供地。

(四)加強財政扶持。

設立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競爭性分配等形式,用于扶持我市先進(裝備)制造業及企業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建設。對投資1億元以上5億元以下的項目,享受我市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對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享受江門市級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對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實施事后獎補政策,技術改造項目完工下一年起的連續三年內,按財政收入增量額度我市分成部分中的一定比例進行獎補。對經認定為省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的購置和使用給予獎勵。對引進的重大項目繳納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海域使用金,申報享受省的補助政策,并將江門獎補給我市的資金列入專項資金用于項目的補助。

(五)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推動建立和實施先進(裝備)制造業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清單之外一律不得收費。建立企業負擔調查信息平臺,完善企業舉報和反饋機制。嚴厲查處對企業亂攤派、亂檢查、亂收費等違法行為。依托有條件的大型骨干企業建立技術服務中心,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共享、專有技術的有償使用、專有發明所有人收益共同分享的機制。探索成立行業協會,在信息獲取、大宗物資采購、營銷系統建設方面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統一營銷平臺,促成企業聯合采購和聯合銷售。

(六)優化金融服務。

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切實降低融資成本。通過多種方式引導金融機構投放、企業和社會資金加大投入,重點支持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落地。為先進(裝備)制造業企業的設立、動產抵押登記、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提供便利服務。

(七)強化人才保障。

加大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建立鼓勵外來人才落戶機制。加強教育培訓工作,建立校企聯合培養裝備制造業人才的新機制。加強招商引資培訓,打造一支熟悉國家法規和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掌握本地資源優勢并具備良好溝通談判技能的綜合型高素質招商人才隊伍。

(八)加強科技創新。

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組織實施一批突出行業關鍵技術的科技計劃項目。深化產學研結合,重點建設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公共創新服務平臺。整合金融和科技要求,促進先進(裝備)制造業科技投融資、成果轉化、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強創新載體建設,重點扶持科技孵化器、創新聯盟建設。大力提升企業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的水平。

(九)強化督辦考核。

制訂全市先進(裝備)制造業年度考核目標和辦法,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機制,按照任務分工和年度目標,實行動態跟蹤指導、督促檢查,深入基層、企業現場督查調研,及時發現工作推進中的薄弱環節,積極協調解決基層、企業反映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各階段任務按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對工作考核優秀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表揚。

 

附件:1.臺山市重點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聚發展實施方案

           2.臺山市推動工業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方案

3.臺山市產業園區擴能增效行動工作方案

4.臺山市先進(裝備)制造業重大項目突破行動方案

5.臺山市產城融合振興行動方案

 

附件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莒南县| 塔河县| 科尔| 灵璧县| 茶陵县| 赤水市| 镇安县| 新郑市| 兴仁县| 丹阳市| 长武县| 晋宁县| 赣州市| 永新县| 海原县| 呼图壁县| 赤峰市| 瑞安市| 车险| 封开县| 上蔡县| 南涧| 连州市| 永康市| 图木舒克市| 大石桥市| 简阳市| 公主岭市| 邵阳县| 翼城县| 漠河县| 固镇县| 潞西市| 德昌县| 葵青区| 镇沅| 万山特区| 沂水县| 庆元县| 塔城市| 泸州市| 同德县| 丹巴县| 承德县| 广安市| 鸡泽县| 英德市| 神木县| 盐山县| 上栗县| 桐庐县| 砚山县| 城固县| 丰宁| 定结县| 彩票| 嘉义市| 仁布县| 黔西| 岑巩县| 应城市| 琼海市| 华蓥市| 沂南县| 丹阳市| 新郑市| 建宁县| 东方市| 塘沽区| 高密市| 浦北县| 措美县| 阳高县| 桐乡市| 天台县| 陈巴尔虎旗| 昌平区| 山西省| 定西市| 家居| 江陵县| 精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