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信用臺山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索引號: | 發布機構: | 臺山市發展和改革局 | |
| 生成日期: | 2022-03-30 16:03 | 主題分類: | |
| 主題詞: |
海上志愿搜救
是一個沒有報酬
自愿付出時間和精力
甚至冒著生命危險
去海上救助落水人員的工作
在江門臺山海域
有那么一支堅持志愿搜救的隊伍
他們,就是被市民譽為
“最美海上逆行者”的
海寧志愿服務中心
為響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支持社會力量建立水上搜救志愿者隊伍”號召,在江門市海上搜救中心和臺山海事處的指導下,臺山市海寧海上搜救志愿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海寧志愿服務中心”)于去年正式組建成立,為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緊急救援志愿服務,并從事海上遇險求生、救援安全等知識宣傳普及工作。
2021年9月,海寧志愿服務中心作為廣東省唯一一支志愿者隊伍,被列入由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辦的第二屆“最美搜救人”評選活動候選名單。

海寧志愿服務中心參加江門市水上綜合應急搜救演習。
因時而生 共有志愿者146人
臺山海域遼闊,海岸線長,海上作業環境復雜多變,客貨運輸、漁業、養殖作業繁忙,險情多發,如單靠政府救援力量,難以覆蓋大量救援任務。為充實海上救援力量,海寧志愿服務中心應運而生,屬下有17支志愿者救援隊,共有志愿者146人。志愿者個人所有的游艇、漁船、鄉鎮自用船共123艘,配備救生衣230余件、救生圈50余個、應急救援工具箱17套。

海寧志愿服務中心理事長吳裕聰介紹:“我們自發成立了海寧海上救援志愿服務中心,初衷就是救人危難,用公益溫暖冰冷海水中的遇險人員。我們的志愿者主要是來自臺山沿海的船員、漁民,平時大多在海上航行作業,多年來在各種惡劣天氣海況下‘討生活’,逐漸形成了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
這支志愿服務隊伍秉持著“救人危難、護航生命”的宗旨,常年在海上“逆行”。
自成立以來共出動志愿者131人次,成功救助遇險群眾45人次,多次出色完成了海上救援任務,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他們已成為臺山市海上應急救援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海上救援的“保護盾”。

海寧志愿服務中心供圖。
因險而進 半小時抵達現場
時間就是生命,救援就是與時間賽跑。
“哪怕是深夜,我們接到救援信息后,也會立即行動起來。”吳裕聰介紹,在重點時段,海寧志愿服務中心可配合海上搜救中心開展值守待命,基本能夠做到快速出動,半小時抵達現場開展搜救工作。

海寧志愿服務中心供圖。
2021年10月12日6時30分,第18號臺風“圓規”逐漸靠近臺山市川山群島,海面風力已達7-8級,陣風9級,有一艘貨輪因主機故障無法修復,船上13名船員被迫全員棄船,等待救援。然而此時,專業救援力量因距離較遠難以在短時間內到達。危急時刻,海寧志愿服務中心川東救援大隊挺身而出,由隊長譚建防帶領2名隊員,駕駛船艇,頂著風雨、迎著大浪,前行營救。
由于貨輪空載,干舷過高,甲板距離水面將近6米,救援難度很大。志愿者們憑借過硬的救援本領,沉著應對,果斷使用船艇與貨輪舵板、船底板接連碰擦的方法,讓救援船艇一次次來回貼近貨輪,爭取機會讓貨輪上的人員依次被接載下船,最終13名船員全部獲救,安全上岸。
“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服務,海上搜救屬于突發事件范疇,常常具有非預期性、高風險性、高難度、不確定性等特征,志愿服務工作十分復雜危險。”吳裕聰說。
一直以來,海寧志愿服務中心的志愿者發揚英勇無畏的精神,勇做“逆行者”,不斷為遇險人員撐起了生的希望。
因勢而變 不斷提高搜救技能
海寧志愿服務中心經常連夜在海面開展大范圍搜救行動,夜間能見度差、現場風浪大,志愿者們不僅要對附近水域水文、海況、蠔排養殖情況比較熟悉,有嫻熟的駕船技巧和豐富的行動經驗,還要具備非凡的勇氣、過硬的心理素質。

海寧志愿服務中心供圖。
吳裕聰說,為了增強救援本領,志愿者們積極參加江門市、臺山市海上搜救中心組織開展的海上人命搜救應急演練和志愿者搜救技能培訓,并利用休息時間,開展日常培訓和演練,以備不時之需。
志愿者鄭少喜是茫洲島的村支書,同時也是隊伍中的突出代表。多年來,鄭少喜身先士卒,長期帶領村民從事海上救援志愿服務,每次臺風來臨前他都會駕艇環島巡查,及時勸離作業、磯釣、沙灘露營的人員,并多次在驚濤駭浪中力挽狂瀾,成功救援陷入險境的漁民、游客。
鄭少喜只是這群藏在“聚光燈”背后的英雄的一個縮影。他們用最深的情懷、最強的意志、最硬的擔當,做護航生命的海上“逆行者”。
致敬!
“最美海上逆行者”!
來源:江門廣播電視臺、臺山發布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