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北陡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北陡鎮人民政府 | 發布日期: | 2020-09-21 09:22:52 | 瀏覽量: | - |
玉石,大家見過不少。有一種玉,既有和田玉的溫潤厚重,又有翡翠的靈動艷麗,更有壽山田黃的質色貴氣,它,就是中國玉石界的新貴——臺山玉。

臺山玉雕作品“指日高升”
(雕刻作者薛春梅,2013年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
(江門市臺山玉石協會供圖)
臺山玉,又名海中玉,以前俗稱“黃蠟石”,因產于廣東省臺山市一帶而得名,尤以產于臺山北陡的玉石最為上乘。清代光緒十九年(1893年)《新寧縣志》卷七《輿地略上·山川》記載:“雞籠山:……峭壁摩天,飛瀑直瀉,山下四圍深澗,產異石。紅者如瑪瑙,白者如水晶,黃者如果栗尤佳。大雨后,人往來采之,光如琥珀,名曰蠟石,得之者雖良玉不易云。”
臺山玉以色彩豐富多彩、質地圓順柔滑、光澤如脂似蠟著稱,被譽為“廣東第一美玉”“南海瑰寶”,是全國唯一產自海中的美玉。2014年,國家級專家和省珠寶協會對臺山玉進行現場調研,科學論證和測檢。2015年,出臺了廣東省地方標準《臺山玉》,明確界定了臺山玉、傳統黃蠟石屬于兩個不同品種。2018年2月1日起,國家標準《石英質玉 分類與定名》(GB/T 34098-2017)正式實施,臺山玉晉升為“國石”,是廣東唯一進入珠寶玉石國家標準的玉種。

臺山玉雕作品“觀音”
(雕刻作者林國平,2018年中國傳統工藝玉雕大獎賽“金榕杯”金獎)
(臺山市臺山玉協會供圖)
臺山玉色彩豐富,有紅、白、黃、桔、棕、黑、青、灰等顏色。質地方面,捧在手心有圓順柔滑的感覺;光澤內斂而不刺眼(按寶石學上光澤的分類屬于蠟狀至油脂光澤),溫婉含蓄,看上去養眼舒服;韌性特強,人們的細小毛發均可刻至極細而不易折斷,在中國玉石品類中,只有和田玉可與它媲美。

臺山玉的發掘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主要產于臺山市北陡鎮那琴村、沙咀村一帶山脈,主要品種有桔皮凍、玫瑰凍、荔枝凍、年糕凍等。臺山玉的巖脈較細小,最寬的規格有350cm,小的只有3-5cm。根據產狀表明,尚未開采出的玉料估計在1000噸左右,均集中在北陡鎮的散石灣、三夾水、紫羅山一帶,因此,北陡鎮被譽為“臺山玉石之鄉”。從總量比較,臺山玉的儲量約是壽山石的百分之一,是和田玉的千分之一,是岫巖玉的千萬分之一。目前,除山體表面以及水塘、山坑的玉料基本采光外,產區深處還埋藏著一定數量的玉石,但儲量尚未勘明。
北陡鎮沙咀村一角(圖片選自《全粵村情·臺山卷》)

那琴半島地質海洋公園(圖片選自全粵村情·臺山卷》)
所謂“玉不琢,不成器”。臺山玉原石并不出色,但雕刻師經過精心挑選,結合原石特色進行設計、構思、打磨,再配以自身特有的雕刻技法,從而使臺山玉石搖身一變成為一件件珍品。
臺山玉雕開始時主要以福建南派玉雕技藝為主流,后融合蘇作派和海派雕刻技藝以及現代創作雕刻技藝,開創了一個獨特的臺山玉石雕刻技藝的臺派技藝傳承體系。
按照廣東省標準《臺山玉》,臺山玉根據其皮色劃分為海黃臺山玉、海紅臺山玉、冰白臺山玉和烏鴉皮臺山玉等品種。根據臺山玉石的“質、色、形、皮”特點優勢,可選用圓雕(立體雕)、浮雕、透雕、內雕、薄意雕等雕刻技法,特別在皮和色方面創作雕刻更具特色,更有別于其它玉種的雕刻技藝。

臺山玉雕作品“根”
雕刻作者林國平
獲2015年中國廣東省玉雕藝術品“玉魂獎”金獎
與2015年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優秀作品獎
(臺山市臺山玉協會供圖)
臺山玉雕的發展初期靠民間的口口相傳,耳聞目睹,臺山玉就以其質色之美和獨特的雕刻技藝吸引了一批藏家、玉石愛好者、雕刻師和社會各界精英進入賞玩收藏和雕刻加工隊伍中來,在珠三角地區自發形成了一個臺山玉石賞玩收藏圈和雕刻創作完整產業鏈(包括原石交易、雕刻、拋光、配座、成品展示和交易等),出現了很多經營臺山玉石原石和成品的店鋪(約七八十家)、雕刻工作室(二十多家),其中以中國玉雕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工藝美術師張煥學大師的謙學坊工作室最具代表性。

臺山玉雕作品“燭光現佛”
(雕刻作者張煥學, 2015年中國玉器“百花獎”銀獎)
(臺山市臺山玉協會供圖)

臺山玉雕作品“雨潤江南”
(雕刻作者張煥學,2011年中國玉器“天工獎”銅獎)
(臺山市臺山玉協會供圖)
近年來,臺山玉雕作品在全國各大型評比參展活動屢獲玉魂獎、天工獎、百花獎、金榕獎等殊榮。2018年,臺山市臺山玉協會申報的“臺山玉石雕刻技藝”成為臺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稿件來源:臺山發布)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