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白沙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白沙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5-08-11 10:34:51 |
紫花風鈴木掩映下的村道干凈整潔,連片稻田泛起金色波浪,咸蛋加工廠內工人忙碌分揀,非遺鍛刀坊鐵錘敲擊鋼坯的脆響與稻田的蛙鳴此起彼伏——這幅生機盎然的鄉村振興畫卷,是白沙鎮龔邊村的夏日寫照。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龔邊村以黨建為引領,聚焦產業提質、環境升級、文化賦能,推進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2024年,村組兩級總收入達193.5萬元,帶動周邊28家養殖戶增收致富,獲評“廣東省衛生村”等多項榮譽。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龔邊村交出綠美生態答卷。白沙鎮供圖
產業筑基,特色農業鏈式發展
在位于龔邊村的威勝蛋品加工廠內,工人們戴著手套,將裹滿稻草灰的咸蛋整齊碼放在竹匾中,它們將發往粵港澳大灣區各經銷商。“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古法,灰漿腌制要恰到好處,低鹽慢腌,蛋黃的油才能滲得均勻。”“咸蛋是我們村的特色產品,現在實現規模化生產了。”工人們自豪地說。


小小咸蛋鋪就村民的共富路,位于該村的蛋品加工廠專注傳統咸蛋制作,年產值達2000萬元。
白沙鎮供圖
近年來,龔邊村咸蛋產業迎來蓬勃發展,小小咸蛋鋪就村民的共富路。威勝蛋品加工廠專注傳統咸蛋制作,年產值達2000萬元。企業不僅帶動龔邊村集體經濟發展,更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轄區養殖蛋鴨30余萬只,帶動合作農戶人均增收3000元。此外,企業定期指導周邊養殖戶開展生態養殖,鴨蛋收購價格穩定,農戶收益可觀。
龔邊村重視科技賦能,依托科技實現傳統農業升級。一方面,聯系廣東科貿職業學院派駐科技特派員,助力拾月農場水稻畝產增加30公斤;一方面,與臺山市長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結對,開展12次技術指導,解決種植難題。目前,該村優質絲苗米種植面積約166.67公頃(2500畝),西洋菜、馬鈴薯等特色作物實現規模化種植。
“滋——”匠人將燒得通紅的鋼坯浸入水中,水霧蒸騰間,刀身浮現獨特的花紋。這是“黃氏鍛刀技藝”展示中的一幕。作為江門市級非遺,“黃氏鍛刀技藝”是龔邊村一大文化特色,其第五代傳承人黃偉文是當地人。近年來,該村與黃偉文溝通打造非遺IP,并通過西門圩非遺市集、高校紀錄片《“碉”刻時光 “僑”見未來》等媒介,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黃氏傳統鍛刀技藝傳承人在對刀胚進行反復調直整型。白沙鎮供圖
環境蝶變,綠美生態賦能宜居生活
龔邊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宜居幸福,描繪“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鄉村新貌。

龔邊村持續改善村容村貌,繪就人居環境新畫卷。白沙鎮供圖
投入60余萬元完成青山村村場改造、茶園村農渠硬底化等9個項目,曾經泥濘的村道變為平整的瀝青路,太陽能路燈照亮夜晚村民歸家路;新建的健身廣場上,老人打太極、孩童蕩秋千,休閑公園里紫花風鈴木與稻田相映成趣。
專職保潔隊每日巡回清掃,7個污水處理站機器運轉,曾經淤塞的溝渠重現清澈;開展“全民清潔日”活動,村民自發清理房前屋后,分類垃圾桶整齊排列;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95%。

龔邊村植樹添綠美化環境,共建生態宜居鄉村。白沙鎮供圖
以“農村積分制”激發全民參與熱情,村民在三九海圍堤種下千余棵紫花風鈴木,形成綠化景觀帶,提升綠化覆蓋率,鄉村環境更宜居。
治理創新,共建共享文明鄉風
陽光治理潤民心,龔邊村村級重大事項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按時公開黨務村務財務信息。為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一站式”綜合服務功能,該村打造“星級”服務陣地,升級后的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獲得廣大群眾點贊。該中心通過規章制度電子化展示,設立“紅色驛站”服務點,提供免費Wi-Fi、共享充電設備及飲水機等便民設施,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同時,推出便民課程,組織青年志愿者教授智能手機使用、攝影技巧等實用內容,精準對接老年群體學習需求,切實提升服務群眾實效。

面對面服務,龔邊村精準宣傳暖人心。白沙鎮供圖
該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年均開展理論宣講、送戲下鄉等活動20余場,紅白理事會推動婚喪簡辦成為新風尚,熱心鄉親捐資建成文體廣場、連續多年資助困難學子、慷慨捐助重陽敬老活動……
從“傳統作坊”到“產業集群”,從“環境治理”到“生態賦能”,龔邊村以產業振興為筆、生態振興為墨,將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轉化為百姓觸手可及的幸福圖景。下一步,該村將持續盤活閑置土地,發展倉儲項目,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和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發展之路,促進農文旅融合。
來源:臺山發布整理自《江門日報》(記者/李嘉敏通訊員/臺軒)、白沙鎮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