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白沙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白沙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11-09-06 02:19:03 |
他少年赴美,結識孫中山,1905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過鎮南關、黃花崗、武昌起義等一系列戰斗,特別是在武昌起義爆發后,他率廣東華僑敢死隊前往增援,堅守漢陽兵工廠,與清軍馮國璋部苦戰8晝夜,彈盡援絕,才突圍到武昌。
在討伐袁世凱、陳炯明等斗爭中,他亦奮勇當先,為捍衛共和成果作出了貢獻。
他還是赫赫有名的“中國工運之父”,領導過著名的香港海員大罷工等工人運動。1931年起,三度出任南京市長。
激情歲月
A在美認識孫中山投身革命 參加過鎮南關、黃花崗、武昌起義
馬超俊號星樵,1886年9月20日出生于臺山市白沙鎮上南朗(現為長江村委會)豬頭咀村。其父馬接賢,僑居美國,當礦工,在馬超俊幼年時已去世。童年的馬超俊與哥哥一起放牧砍柴,以濟家用。8歲時入讀私墊,幾年后,得在加拿大做工兄長的經濟支持,學業大有長進。15歲應童子試考秀才,本應錄取,但因拒絕主考索賄,發榜時竟名落孫山。
1900年,馬超俊到香港九龍江南船塢馬宏記機器廠學習工藝。1902年,馬超俊赴美深造,就讀于舊金山庇利魯機器專門學校,不久便肆業,加入了反清組織“致公堂”。1904年,馬超俊經致公堂首領黃三德介紹,在三藩市加蘭街大同報館謁見孫中山,受命在美國學習機械工程。
1905年夏,馬超俊離美赴日本橫濱投奔孫中山,由孫中山親自主盟、宣誓加入同盟會。同年孫中山送他入日本明治大學讀政治經濟學,1906年2月輟學。年底,奉孫中山之命返國。
1907年,他先后發動機器同業工人,組織成立香港研機書塾和廣東機器研究公會,同時深入到廣州石井兵工廠、武漢漢陽兵工廠、上海制造局等工廠,為發動機器工人參加革命作宣傳,建立了支持孫中山的秘密革命團體。孫中山領導的粵桂歷次起義,得機器工人團體的助力甚多。
1907年12月,馬超俊赴河內參加廣西鎮南關起義,失敗后回到香港,創辦中興公司,表面上是經銷頭發的公司,實際上是革命黨的秘密機關。
1911年4月,他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帶領工人運送軍火至廣州后,被編入“選鋒”第三隊,在安排運輸工作時,認識了司運械彈的沈慧蓮女士,后結為革命夫妻。黃花崗起義失敗后,馬超俊撤到香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馬超俊奉黃興之命,率領海員100余人,組織廣東華僑敢死隊,由上海赴武漢增援,轉戰漢口大智門,繼而堅守漢陽兵工廠,與清軍馮國璋部苦戰8晝夜,彈盡援絕,才率殘部撤回武昌。
B參加“二次革命” 率航空隊回國討伐袁世凱
據《臺山縣華僑志》記載,民國初建,馬超俊任國會議員,黎元洪委任其為漢冶萍礦務督辦加以籠絡,馬超俊知其意而堅辭不就。之后,袁世凱稱帝陰謀敗露,他乃復回漢口,參加“鐵血團”組織,被捕入獄8個月。孫中山托伍廷芳、溫宗堯從中活動,馬超俊才獲釋。
1914年,馬超俊受命到廣州設立海鷗針織廠,秘密進行倒袁運動,同時組織“暗殺隊”。“二次革命”失敗后,馬超俊避到日本,孫中山遣送其入西京琵琶湖八日市中華革命黨航空學校學習飛行,歷時2年。
1916年,馬超俊隨中華革命軍東北總司令居正領導的航空隊回國參加討袁之役,是年4月率航空隊轟炸濟南府署。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憤怒聲討中死去,反袁斗爭結束。馬超俊轉赴北平籌設民間航空學校,為創辦航空學校募集資金。
C南下護法開展勞工運動 討伐陳炯明一馬當先
1917年6月,孫中山電召馬超俊南下,參加“護法運動”。孫中山第一次在廣東建立政權、設軍政府,授命馬超俊擬訂“開展全國勞工運動計劃”,是年底“全國機器工人聯合會”在廣州成立。
1920年11月,孫中山自滬回粵,第二次重建廣東革命政權。1921年,孫科任廣州市市長,馬超俊擔任廣州市府特別助理,繼而又擔任廣州市政府委員。
在中國勞工運動史中,馬超俊參與策動的有:1919年廣州機器工人罷工、1920年香港機器工人大罷工和1922年香港海員大罷工,均取得重大勝利。他因此被人稱為“中國工運之父”。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炮轟越秀山總統府,馬超俊得馬湘電話,即同妻子沈慧蓮前往營救孫夫人宋慶齡,同時組織發動工人罷工。陳炯明下令懸賞10萬元逮捕馬超俊。馬超俊隨孫中山到永豐艦,親自駕船作后勤供應。8月孫中山離粵;10月,馬超俊奉命組織游擊隊討陳。
1923年1月,馬超俊率部參加光復廣州之役,首先進入廣州。孫中山由滬回粵任海陸軍大元帥。4月,馬超俊任廣東石井兵工廠副廠長,后因護廠有功升為廠長。在任期內,曾秘運槍械500支給黃埔軍校武裝學生軍,為革命武裝奠基作出了貢獻。
D三度出任南京市長 對中國勞工運動史頗有研究
1926年,馬超俊奉派到南北美洲考察工人運動,并聯絡吸收海外華僑參加革命工作,1927年歸國,任國民政府勞工局長兼“勞工立法起草委員會”主任委員。1929年出席日內瓦國際勞工大會,擔任勞方代表,提出華工應司工同酬等方案,獲大會通過。
1931年11月,馬超俊出任南京市長。1937年復任南京市長。1938年任中國戰時兒童救濟會副會長、全國慰勞總會副會長、國民黨中央社會部副部長。1940年任國民黨組織部副部長。1945年抗戰勝利,馬超俊第三次出任南京市長。
1946年12月,他調任中央農工部長,領導各省、市總工會,及全國性鐵、工、郵、鹽、礦各業復恢組建工會,綜合成立全國總工會,同年當選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黨代表大會代表。1949年馬超俊去臺灣,1977年9月19日在臺灣榮民總醫院病逝,葬于臺北近郊金山富貴墓園。
馬超俊對中國勞工運動史頗有研究,著作有:《中國勞工運動問題》、《中國勞工運動史》、《中國勞工運動史》、《三民主義勞工政策》、《比較勞動政策》、《馬超俊先生言論集》等。
故地尋訪
A故居保存得很完整
近日,在白沙鎮文化站干部黃超鴻的引領下,記者沿著一條水泥鄉道,驅車來到了離白沙鎮區約6公里長江村委會豬頭咀村進行探訪。
豬頭咀村有十多間洋樓,已沒人居住。馬超俊故居就在村前面的一座小山包上,其兩面是水稻田和一個花木場,旁邊還有一口小水塘和一棵龍眼樹。故居是一座兩層的典型洋樓,旁邊還有兩間洋樓與其相伴,馬超俊故居在三棟洋樓中最為壯觀,顯得鶴立雞群。這棟建筑物的東面開了很多門窗,窗上的玻璃除了幾塊爛掉之外,其余的都保存得很完整。其南北兩面各有一扇大門,都是用上好木板打造的,堅固耐用。
黃超鴻告訴記者,馬超俊的后人都居住在美國和香港,現在故居由其親戚玲姨看管。記者致電玲姨了解情況。玲姨說,她是馬超俊的外孫女,今年60歲。她外公的故居是土改時平反后由政府交還給他們家族的。現在鑰匙由她兄長保管。“我們一有空就去打掃衛生,好讓外公家的后人回來看到一間干凈的祖屋。”
據黃超鴻介紹,馬超俊雖然去世30多年了,但家鄉人民仍對他念念不忘,家鄉僑刊多次刊登他的事跡。近幾年,還有不少中外學者到這里探訪故居,了解馬超俊的事跡。
B乳名“奇光”其妻曾回鄉教書
南朗幼兒園校工馬炎盈與馬超俊是同鄉,他說:“在我們這里60歲以上的鄉人,都知道馬超俊曾跟隨孫中山鬧革命,還做過南京市市長。”
據馬炎盈介紹,馬超俊乳名叫“奇光”,那是因為他出生時滿屋都發出奇特的光芒,他奶奶十分歡喜,就給他起了這個乳名。馬超俊小時候在村中的私塾讀過書。后來鬧革命時,馬超俊曾回鄉下向鄉里的團防隊借錢買槍,鄉紳因為他家里窮沒借給他,還說“家無讀書子,功名何處來”,以此譏諷他。馬超俊當了南京市長后又回到了鄉下,并在南朗小學的操場上演講,結果全鄉的人都去聽他演講。辛亥革命失敗后,馬超俊的妻子沈慧蓮回到家鄉的南朗小學教過書。
C后人回過家鄉
在采訪中,白沙鎮僑辦主任馬仰新拿著一本1994年出版的《白沙僑刊》告訴記者,馬超俊的嫡長孫、旅美實業家馬國治先生曾于當年12月2日回到家鄉探親,受到熱情接待。
據《白沙僑刊》記載,馬國治先生出生在南京,幼時曾隨父母回臺山鄉下小住過,后來雖然去了美國,對家鄉卻十分懷念。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前往美國考察的前臺山市經委主任林子其。在林子其主任和白沙鎮領導李宏深、馬福蔭等的陪同下,馬國治先生終于回到了豬頭咀村探親。家鄉雖陌生,但馬國治先生卻感到親切可愛。他仔細地察看了祖屋田園,備金豬虔誠地祭祖掃墓。他還提出重修其伯祖父馬渠俊的房子,修建一條水泥路以方便出入,并拿出一萬元重修祖墓,。
馬仰新主任還講述了5年前臺山市人民法院為旅美鄉親馬國威先生找出20年前其爺爺馬渠俊錯案平反判決書的故事。原來,馬國威先生的爺爺馬渠俊是馬超俊的胞兄,曾蒙受不白之冤。2006年10月27日,馬國威和夫人回故鄉探親,在晚宴敘談中,臺山市、鎮領導得知馬國威對爺爺的錯案在20年前已被平反之事并不清楚。由于馬國威夫婦次日清晨便要啟程回美國,臺山市人民法院為解除馬國威心中的疑云,放棄周末休息時間,找到了20年前關于馬渠俊錯案的平反判決書,并送到其手中。 (《江門日報》記者 區景常)
學界述評
五邑大學教授張國雄:馬超俊直接參加了辛亥革命
在美國期間,馬超俊認識了孫中山。1905年,馬超俊往日本就讀于明治大學,后來奉孫中山之命回國策動革命,入漢陽兵工廠,隨后又轉入上海制造局當技工,宣傳革命,組織工人參加革命。粵、漢等各地勞工深受其影響,紛紛組織工會,響應革命,貢獻良多。鎮南關起義失敗后,馬超俊開辦了中興公司,掩護革命黨人,聯絡集會秘密活動。武昌起義,他率領海員100余人,組織廣東華僑敢死隊,由滬赴漢,轉戰漢口大智門,繼而堅守漢陽兵工廠,與清軍馮國璋部苦戰8晝夜,彈盡援絕,才率殘部撤回武昌。
可以說,馬超俊是直接參加辛亥革命的五邑華僑之一,誓死保衛武昌起義的成果,表現出“革命熱誠”和“犧牲勇氣”。在辛亥革命后期,他也受到孫中山先生的重用,足以說明馬超俊為辛亥革命作出的貢獻是很杰出的。 (《江門日報》區景常、李夕菲 )

馬超俊。
馬超俊與妻子沈慧蓮于1959年8月在臺北合影。
馬超俊故居如今還保存得很完好。
5年前,馬超俊的侄孫馬國威夫婦(后排左二、三)回鄉拜祖時留影。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