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白沙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臺山政府網 | 生成日期: | 2018-05-18 03:17:20 |
能有一水相繞,端的是休養生息的桃源之地,居的是人杰地靈的富貴之鄉。臺山市白沙鎮的沖云處新昌水拐彎外弧,背山面水、水面寬闊,便注定是承著迎來送往、商賈云集,承著包容開放、思想碰撞,承著悲歡離合、天涯路遠。
年歲漸長,鬧聲漸去。可我們偏偏在沖云這平靜的河水中、從靜默的屋舍中擷取到喧囂、繁盛,和輝煌。
一條河就是一個前程,人的旅途總從渡口開始。
沖云潮溪里仍完整保留著一處百年渡口。渡口有牌坊一座,上書“潮溪”二字,下刻甲戌年(即1934年)重建字樣,正面左右各寫“潮呈級波,溪映文瀾”,背面有“潮流浩蕩春光好,溪水瀠洄萬象新”一聯。牌坊造型厚重、紋飾精美,可見潮溪里作為當時重要交通樞紐的地位。牌坊旁有神龕一座,輔以亭亭如蓋的大榕,是典型嶺南鄉村立村祭祀的建筑樣式。
“阿爸離家鄉把家養,去到金山挨凄涼。阿媽日盼夜又想,夢里不是金山樣,夢見阿爸淚沾裳……”這首五邑地區的特色民歌“賣雞調”,道出了華僑遠赴重洋、艱難營生的境遇。曾經渡口船來船往,村民就在榕樹下送親人遠行。離別的依依不舍,重聚的欣喜若狂,生死茫茫的無盡等待,多少相思隨年轉,看花開落又一春。


在熙熙攘攘登船出洋的人群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青年。那是1918年,他躊躇滿志、蓄勢待發,他的目的地是美國斯坦福大學,他的名字是鄺炳舜。

鄺炳舜
鄺炳舜(1896-1947),白沙鎮沖云潮溪里人。“九·一八”事變后,他積極投身抗日救國運動,成為杰出的華僑領袖。1936年,當選為旅美華僑抗日統一義捐救國總會主席,為全美洲最大的華僑抗日救國會組織。1938年,組織領導“不供給運動”,阻運廢鐵赴日,直接削弱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和軍事力量。1943年,鄺炳舜帶頭捐款10萬美元援助祖國抗戰,是全美個人捐資最多者之一。他還發動僑胞捐資15萬美元,在舊金山開辦中國飛機制造廠,生產飛機零件送回祖國。1942年,被推舉為第三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6年選為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突然病逝,終年52歲。
鄺炳舜是美洲華僑義捐運動的領袖,領導華僑抗日救國,身先垂范首捐多捐,一生為國運民族耗費心力。

鄺炳舜故居

潮溪里村貌
河水潺潺,從潮溪渡口流向了沖云平地,集聚成市、成圩。
沖云圩距今大概有600多年歷史,本來有后街和建設街兩條街,現在只余建設街,也是當年繁華沖云圩的中心地帶。建設街長約800米,街道兩旁的三四十座房子內,最奇特的要數當風廟和中華基督教會沖云堂了。當風廟與中華基督教會沖云堂相隔僅30米,一中一洋,一本土一外來,一邊焚香一邊祈禱,道不同理不近,然而卻能在這鎮圩里和平共處,共榮共生。這無疑得益于中華文明的有容乃大,能包容不同宗教信仰并存;以及沖云作為僑鄉,解放思想為人先,開拓眼界為人寬的進步。

沖云圩
當風廟,又名陳圣殿,推測始建于清康雍年間,重修于乾隆三十三年。大門有石牌刻“陳圣殿”,為清同治年間增設。根據沖云族長鄺沃棠老人介紹,傳說一官人乘船上任途中風雨大作,得一菩薩庇佑,遂還愿建廟于此,保佑村民出航平安。文革期間,沃棠老人還與手足保護當風廟免遭破壞,廟中大部分浮雕得以保存完好,讓我們還能有緣領略歷史之美。


當風廟

重修碑記。乾隆三十三年,重修廟宇捐款人多為此地商賈,姓氏多有不同。

廟內浮雕、壁畫色彩艷麗、栩栩如生

族長鄺沃棠老人為我們介紹沖云歷史。
據《西廣東長老會歷史》記載,沖云堂于1898年由美北長老會富利惇牧師開基,初時租三和棧的鋪位佈道,第一任駐堂傳道是鄺敬楚。教堂頂部刻有“1918 R-B 1927”字樣,推測是堂會自置堂點與重建的時間。沖云堂大門拾三級而上,有仿傳統民居門夾石的門框和趟櫳門,大門內凹,兩側墻壁呈約45度斜出,給外人以開放歡迎的感覺;大門之上的樓層飾線挑高呈大拱形突破至二樓,飄檐富有氣勢。

數百年前,沖云圩為附近一帶的經濟中心、交通中心,每逢廟會,耍猴雜技者就有三、四家聚集,多種姓氏雜居于此,多種生意交易于此,熱鬧非凡。直到上世紀龍崗大橋建成后,過河的渡船消失了,沖云學校(即本仁學校)也遷并了,沖云圩人氣越來越少,繁華不復當年。
水繼續轉,故事卻經過了高潮,往平淡瑣碎走去。
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始終相信,沖云這塊福地,因水生,因水旺,如今的它在蟄伏中等待轉機,再次風生水起。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