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白沙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臺山政府網 | 生成日期: | 2018-11-01 02:31:28 |
在江門五邑地區,有一種特殊的信件——“銀信”。何為“銀信”?銀信是“外匯書信銀兩”的簡稱,是清末民國時期包括五邑地區在內的粵語方言區民眾對海外謀生的華僑華人寄給家人的匯款憑證(“銀”)和家信(“信”)的俗稱。
“爸爸去金山,快快要寄銀,全家靠住你,有銀就好寄回……”這是一首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臺山歌謠,寄寓著一家老幼對出洋華僑的依賴和期望,這也是近代以來廣東江門五邑地區華僑家庭的寫照。
五邑華僑出樣歷史悠久,其足跡遍布世界五大洲,他們用辛勤勞動換來血汗金錢,贍養家眷,維系親情,造福桑梓,報效祖國,也推動了僑居地的繁榮發展。銀信承載著一代代華僑的記憶。

臺山銀信博物館中收藏的白沙華僑信件資料

江門華僑博物館收藏的白沙銀信廣告

經多方查證,我們找到上圖廣告中當年的“天佐堂”舊址,當時為藥材鋪。
新中國成立后,統一“銀信”名字為“僑批”。1970年,僑批局的業務并入了中國人民銀行,僑批從此成為歷史。2013年6月,包括五邑銀信在內的廣東、福建兩省的“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珍視的重要文化遺產。


五邑銀信(僑批)遞送流程示意圖


因為僑匯數量巨大,經營銀信業務利潤豐厚,一些商號、藥房設立專門的銀業部,另一些商號則轉型為銀號,還有一些華僑或僑眷投資開設銀號。與商號不同,銀號是專門的小型民營金融機構,除了銀信遞送、兌換業務之外,還進行儲蓄、匯兌、貸款、保險、信托等金融業務。
白沙作為著名的“華僑之鄉”,銀信往來、商家云集,是富裕繁榮之鄉。以白沙圩為例,當年銀號眾多,代表的有五洲、振盛、大華(昌)、寶通幾家。其中,五洲、振盛、大華這三家銀號在地理位置上呈“品”字形,平時均備有荷槍實彈等武裝力量站崗,互為聯防。

五洲銀號。創始人為白沙下屯塘口村人馬敘朝和江頭月山村村人馬持隆。


振盛銀號。創始人為白沙山朗村人馬立群。

大華(昌)商號。創始人為馬篤生

寶通商號。創始人為白沙牛角龍人黃章民。

中華銀號、中華金鋪。創始人為馬氏人。

清末民初的白沙郵票

一封銀信是一場旅途,
一封銀信是一份依賴,
一封銀信更是一段鄉愁。
它們如這圓月一般,是兩處閑愁的寄托,是兩地相望的連接,偏偏在這團圓夜,叫囂得更強烈。
信有歸處,才會奮發上進;人有歸處,則會溫暖強大。恰逢中秋佳節,祝大家事事如意,生活美滿,家庭幸福。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