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白沙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白沙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4-10-12 11:52:40 |
非遺技術的傳承人才不僅是民族文化的守護者,更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他們以匠心獨運的手藝,承載著世代相傳的智慧與情感,為鄉村產業注入獨特的文化靈魂,成為激活鄉村經濟、豐富鄉土文化的重要推手。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氏傳統鍛刀技藝第五代傳承人黃偉文,用他的堅守與創新,續寫著黃氏鍛刀近200年的傳承。
守正創新,激活傳承動能
在白沙鎮百足山下的田心村,世代傳承一百多年的黃氏傳統鍛刀技藝,通過堅持傳統手工鍛刀,精湛的制刀工藝和鋒利無比的成品刀具,受到海內外鄉親的推崇,聲譽漸隆。“自幼年起,我便跟隨父親踏入了鍛刀的殿堂。”27年的光陰里,傳承人黃偉文不僅掌握了家族傳承的古老技藝,更在不斷地實踐中,將這份手藝推向了新的高度,2022年6月黃氏傳統鍛刀技藝被列入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制作的傳統中華廚刀與日式廚刀,不僅鋒利耐用,更融入了現代審美與設計理念,成為市場上獨樹一幟的存在。而面對現代工業的沖擊,他深知傳統手工藝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通過改良傳統花紋鋼復合技術,引入不銹鋼花紋鋼多層復合技術,使得黃氏刀具在保持傳統韻味的同時,更加經久耐用,也開拓了更加廣闊的市場。

▲黃偉文在使用鍛壓機對刀具進行塑性變形
喚醒非遺,助力鄉村產業
白沙鎮為了給非遺注入現代化“再生”動力,以人才賦能鄉村振興,向鄉村產業、鄉土文化、鄉村生態環境賦予新鮮血液,通過設立“非遺工作專班”,宣傳支持黃氏傳統鍛刀技藝,吸引了更廣泛的人群尤其是新生代青年的關注。這些年來,黃偉文秉持著“黨建引領非遺傳承,助推文化鄉村振興”的初心,積極參與臺山市依托市文化館開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非遺展覽、西門墟非遺潮玩市集等各類非遺展覽與活動,吸引了更多人了解黃氏鍛刀技藝的魅力,也為他帶來了更多的商機與合作伙伴。此外,白沙鎮團委通過聯系高校,與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影像創作營突擊隊合作制作訪談宣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黃氏鍛刀的知名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以老帶新,賡續文化薪火
鍛刀之路雖苦,然技藝之光不滅。作為非遺傳承人,黃偉文認為他的責任不僅在于制作精美的刀具,更在于將這份技藝傳承下去。他毫無保留地將家族傳承的鍛刀技藝傳授給慕名而來的學徒們,在他的悉心指導下,一批批年輕的匠人逐漸成長起來,成為黃氏鍛刀技藝的新生力量。黃偉文表示:“黃氏鍛刀作為民間手藝需要在傳承中弘揚,需要吸引更多新生代青年來傳承和保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為此,白沙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把黃氏鍛刀作為特色課程列入非遺傳習教程。通過在暑假期間開展的系列“一老一小”活動課程,讓新生代青年重新認識了具有本土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深刻理解傳承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重要意義。
白沙鎮鼓勵非遺傳承人將傳統非遺與現代市場需求相融合,為鄉村特色產業開辟新的發展路徑。接下來,將通過培養更多本土非遺人才,激發內生動力,讓非遺傳承人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上,為鄉村全面振興賦能添彩。
來源:白沙鎮黨委、臺山先鋒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