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白沙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白沙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5-08-22 10:10:27 |

近日,廣州新華學院新穗農宣突擊隊走進江門臺山白沙鎮,以直播為橋,讓農產品跨山越海;以視頻為窗,把白沙風光、文化送到大眾眼前,在“云端”與“地頭”的聯結里,撞見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
一、直播帶貨:讓白沙好物C位出道
在威勝蛋廠、綠豪軒粽子廠、甘蔗林糖廠、沖泮村強村公司的車間里,我們摸清了金奇香咸蛋黃的“蛻變路” 、臺山粽的“美味秘訣”、沖泮大米的“強村寶典” ;在西洋菜種子種植基地,踩過泥地,深入了解西洋菜背后的財富密碼,懂了“小種子”里的“大產業” 。
帶著這些“一手素材”,我們突擊隊隊員們架起補光燈,打開直播間,變身鄉村好物“推薦天團” :舉著沖泮大米,講“輕拋光鎖營養,真空裝鎖新鮮”,讓屏幕那頭的觀眾,看見每粒米的“誕生故事”;
剝開臺山粽,展示油潤咸蛋黃與軟糯糯米的完美配比,把“餡飽料足”送進千萬家庭;
端起咸蛋黃,橙紅蛋黃裹著綿密油汁,帶著草木灰腌制的煙火香,仿佛隔在屏幕外頭都能聞到。
從“緊張忘詞”到“熟練控場”,看著評論區刷屏的“下單支持”,真切感受到直播的魔力——讓白沙的農產品,從田間工廠,直接“跳”上城市餐桌,也讓鄉村產業,在數字浪潮里找到新出路。


二、視頻創作:把白沙風光裝進口袋
祠堂的飛檐斗拱、騎樓的斑駁窗欞,是白沙建筑文化的活化石;稻田的金黃麥浪、西洋菜田的翠綠生機,是白沙田園風光的縮影。宣傳組的隊員扛著相機,穿梭在古街與田間:拍祠堂祭祀的莊重畫面,剪進“宗族傳承”的文化故事; 錄騎樓老街的晨昏光影,配上“往昔商貿繁華”的解說;用延時攝影記錄水稻從插秧到收割的全過程,讓“一粒米的生長周期”直觀呈現; 拍攝西洋菜種子,把“田間辛苦與希望”裝進鏡頭……
用鏡頭留住鄉土美好,讓更多人透過屏幕,看見白沙的文化底蘊、自然風光、產業活力,這是突擊隊送給鄉村的“流量禮物”。
三、雙向奔赴:在實踐里讀懂鄉村振興
這幾天里,新穗農宣突擊隊見過工廠的燈火,走過泥濘的田間小路,在直播鏡頭前緊張到結巴,也在剪輯視頻時為白沙風光熱淚盈眶。
鄉村振興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它是直播帶貨里,農戶增收的“訂單提醒”;是視頻傳播中,文化被看見的“點贊收藏”;是工廠升級里,傳統產業擁抱科技的“生產效率”;是田間基地中,現代農業扎根生長的“希望幼苗”……
這場雙向奔赴里,突擊隊隊員把青春汗水灑在白沙,也把“鄉村需要我們”的信念,刻進心底。
四、青春宣言:以數字之力,續鄉村新篇
白沙之行,是一堂“數字+鄉村”的實踐課。突擊隊隊員們用青春力量,為鄉村產業、文化賦能;鄉村用煙火與故事,教會我們熱愛與堅守。
期待下次相遇,白沙的田更旺、廠更火、故事傳得更遠,而我們,也譜寫了“鄉村數字振興”里最堅定的青春注腳。
來源:大學生云報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