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川島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川島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2-08-19 15:05:16 |

石筍村是上川島最古老的村落之一,位于高丘陵海島,呈蜂腰狀,最窄處1.2公里,村前連島沙壩后來發育成海積平原。


東臨石筍角海灣、南與琴沖村隔山相連、西臨大海灣、北與沙塘村接壤


村外的空曠田野中平地立起一根石柱,高出地面185cm,似為花崗巖質,表面風化嚴重。當地村民也不知石柱何時出現,也一直無法解釋。此石柱平地而起,如同地面冒上來的竹筍,該地也因此得名。


石筍村航海標志,始建于1514年,保護級別為縣級,保存完好,2017年由臺山市人民政府立碑,現已打造成上川島的旅游景點。




石筍村傳統經營以種植水稻、捕魚為主,村民兼種菜、種瓜及養魚等,一部分村民出海捕魚、從事漁業生產后勤補給保障性工作。


特色民俗:米籠節,形成于清朝。米籠,又叫米籠飯,是上川島獨有的美食,乃千古俠盜張保仔首創。

相傳,張保仔有一次指揮紅旗幫截獲貢船,救下了準備送入皇宮做妃子的漁家姐妹梅蘭、梅菊,張保仔對姐妹倆一見鐘情。某日,張保仔接到清軍農歷五月初五前來圍剿的情報,他為了安慰被清軍慘殺雙親的梅氏姐妹以及激勵紅旗幫兄弟的士氣,決定在五月初一提前包粽子過端午節,廚子報告只有大米,沒有粽葉和餡料。張保仔靈機一動,建議用島上特有的榔鼓葉織成籠子裝大米。從此,上川人每逢農歷五月初一要過米籠節,家家戶戶精心包制形狀多樣,美味無窮的米籠。

來源:川山群島旅游網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