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川島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川島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4-03-28 10:33:47 |
3月26日,“臺山先鋒”微信公眾號【薪火】專欄,記錄了駐川島鎮山咀村選調生黃栩華的基層工作經歷,激勵干部隊伍弘揚“四下基層”的優良作風。
正文:
駐川島鎮山咀村選調生 黃栩華
積極融入基層,扎牢“為民”之根
村民羅叔向我反映其宅基地地類出現問題,我第一時間去到羅叔的宅基地,實地察看并咨詢市自然資源局和鎮規劃建設辦公室。在弄清基本事實后,我查閱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與羅叔耐心溝通,提供了一個宅基地建設方案,幫助羅叔有效化解苦惱已久的問題,為該問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春節來臨前,山咀村開展一系列新春送溫暖、送關懷、送祝福活動。“非常感謝你們,每次有什么事總能想起我們,真的感謝!”陳叔一邊接過我們手中的大米一邊激動地說。通過家中聊、路邊問、田里談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每家每戶的家庭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他們實質性幫助。經過這一件件小事,我也更加堅定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我們要走近群眾心,做好群眾事,解答群眾惑。

深入了解基層,扎實“調研”之根
“知不足而奮進,望遠山而前行”,以甘當“小學生”的心態,主動學習,扎實做好村情調研。水產養殖是山咀村的特色產業,沿著田間的機耕路,走進不同的養殖場,與養殖戶面對面、心對心交流。“養蝦主要有哪些環節?主要銷往哪里?有沒有困難?”……我認真學習蝦苗養殖相關知識,仔細傾聽養殖戶的困難訴求,整理出共性的問題清單,找到水科院南海所鄧老師團隊,為山咀村水產養殖發展出謀劃策,漸漸地從“門外漢”變成“自己人”。此外,我利用閑暇時間,主動到鎮農辦了解最新的惠農政策,走到田間地頭去學習基本農學知識,積極補充“知識庫”,收集好早稻和晚稻的機收參數,并測定機收損失率,進一步評估機收作業效果,減少糧食機械化收獲損失。
努力建設基層,扎深“實干”之根
剛駐村不久,就遇到連續幾天大暴雨,沖垮了田埂,使得剛復耕復種不久的撂荒地也都變成“泳池”。在雨勢稍有變小的趨勢下,我與村“兩委”干部抬來防水沙包堵住被水沖刷的缺口,再抽調排水泵進行排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戶的損失。多頭并進的基層工作真的使我練就了“十八般武藝”。為了修復沖垮的田埂,多次和鎮農辦主任溝通匯報情況;逐家逐戶上門走訪檢查燃氣熱水器是否合規,排查各類安全隱患,耐心為村民講解用電用氣安全知識;在漁船停泊點提醒漁民在生產作業和航行期間穿戴救生衣,配備消防、救生、通信等必要的安全設施,確保漁船“不安全、不出海”……一件件好事實事,讓我和村民的距離越來越近,看到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心中充滿了幸福感和成就感。

古榕樹扎根在山咀的沃土上,枝繁葉茂,以一圈圈年輪鐫刻著村莊發展變遷的永恒記憶。而我將繼續融入基層、了解基層、建設基層,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