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沖蔞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沖蔞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5-05-30 10:10:49 |
夏日,走進沖蔞鎮西坑村,成片的辣椒田在陽光下泛著油綠的光澤,成熟的辣椒掛滿枝頭,村民們提著竹籃穿梭其中,豐收的喜悅洋溢在田間地頭。村民們說,現在的西坑村土地生“金”,環境越來越美,日子更有奔頭了。


作為廣東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西坑村以“黃金產業鏈+美麗生態鏈+幸福民生鏈”協同發展為抓手,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從昔日的產業薄弱村,到如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典型村,該村生動展現了“百千萬工程”帶來的巨變。
產業升級集體 “錢袋子”越來越鼓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過去,西坑村村民大多以傳統水稻種植為生,土地分散、效益低下,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大量農田撂荒。如何盤活土地資源、激活發展動能?該村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走出一條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新路。在今年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六批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案例名單中,位于該村的臺山市沖蔞鎮僑農勤耕家庭農場憑借創新的南瓜產業經營模式成功入選,通過打造南瓜產業“黃金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成為該村產業振興的一張“金名片”。
數字見證變革的力度:通過引入僑農匯農業公司,西坑村累計整治撂荒地86.67公頃(1300畝),建成配備鋪膜、滴灌、精準施肥一體化設備的現代農業基地,日播種耕地效率達3公頃。土地托管、訂單收購等機制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萬畝南瓜種植,與200余農戶簽訂協議,實現年均增收2萬元。更令人振奮的是,村集體聯合企業建成占地面積1.33公頃(20畝)的南瓜深加工廠及配套設施,預計每年帶動村集體增收超12萬元,新增就業崗位50個。


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打工拿薪金,訂單種植享收益。如今,西坑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數據顯示,該村村組兩級收入從2022年的72.54萬元躍升至2024年的170.65萬元,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生態蝶變 幸福圖景可感可及
產業旺了,生態也要美。行走在西坑村,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空氣清新,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西坑村累計投入1600萬元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拆除破舊農具房、豬舍,新建鋼結構農房;鋪設污水管網,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增設垃圾分類亭,垃圾收運實現日產日清。隨著道路綠化、庭院美化工程的實施,村莊綠化覆蓋率提升至80%,5戶庭院獲評臺山市“美麗庭院”。
與此同時,西坑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李云揚、伍乃茵生平事跡展,該村打造集觀光、休閑、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路線。每逢周末,城里的游客紛紛前來體驗農耕文化、品嘗農家美食。

鄉村振興的最終落腳點是民生福祉。西坑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描繪可感可及的幸福圖景:在村口的候車亭,嶄新的遮雨棚下,學生安靜地等待校車;新建的體育休閑公園里,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村道上新裝的太陽能路燈,照亮夜歸人的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投用,讓綠色出行惠及鄉村;縣道X810線南昌村至省道S367線連接線建成,實現全部自然村道路硬底化互通。
來源:臺山發布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