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沖蔞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沖蔞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5-07-21 15:46:36 |
七月的蟬鳴里藏著盛夏的熱烈
也藏著一場屬于青春與童真的雙向奔赴
“智趣同行·樂學一夏”暑期夏令營
已悄然畫上句點
那些關于傳承、探索、成長的故事
早已在時光里釀成了甘甜的詩
為助力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動員廣大青年學子投身“百千萬工程”建設,7月14日-7月18日,沖蔞鎮團委聯合廣州華立學院粵行三鄉突擊隊、鎮中心小學在沖蔞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了為期五天的“智趣同行·樂學一夏”暑期夏令營活動,為轄區青少年送上了一段充實又多彩的假期時光。

傳承文化薪火 領略經典風華
7 月 14 日的文化傳承主題活動,有效推動了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多彩中國節——探尋傳統節日的文化密碼”活動,通過互動問答等形式,讓孩子們系統了解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增強了文化認同感。“講中醫小故事 傳岐黃大文化”活動,以生動的故事普及中醫知識,并穿插八段錦教學,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中醫養生文化的魅力。

在“詩韻潤童心 經典詠流傳” 課堂上,小朋友們用稚嫩的聲音深情朗誦,跟隨平仄的韻律,穿越千年,與古代詩人進行著心靈的對話。走進了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美廬山瀑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隨著王維來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大漠,領略塞外風光的雄渾壯闊;又跟著李紳俯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稻浪田疇,追溯食物走過的漫長旅程,在稚嫩的心田里種下尊重勞動、節約糧食的種子。在“承經典國粹 揚華夏文化” 的彩繪臉譜手工課上,孩子們筆尖的色彩在瓷白的模具上綻放,京劇的鏗鏘與孩子們的專注交織,成了最動人的傳承畫卷。

探秘非遺瑰寶傳承匠心技藝
7 月 15 日的非遺探秘主題活動,成功搭建了青少年接觸和了解非遺文化的平臺。“童迎十五運 —— 臺山排球歷史文化講解”,讓孩子們深入了解了臺山排球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價值,激發了對本土體育文化的自豪感。“竹韻悠長 編織匠心” 活動,不僅講解了沖蔞竹編的歷史與技藝,更通過編織手工實踐,讓孩子們真切體會到非遺傳承的艱辛與匠心。

“二十四節氣小課堂 與古人對話” 活動,幫助孩子們認識到二十四節氣中蘊含的科學智慧和文化內涵。“指尖上的‘非遺’ 妙剪生花” 活動,讓孩子們在剪紙手工中感受非遺技藝的精妙,增強了對非遺文化的保護意識。


親近自然生態樹立環保理念
7 月 16 日的親近自然主題活動,有力促進了青少年生態文明理念的樹立。“環保小衛士” 活動借助垃圾分類卡片游戲,使孩子們快速掌握垃圾分類知識,培養了良好的環保習慣。在“貝殼變身記” 手工活動中,廢棄的貝殼在一雙雙巧手下褪去塵沙,大海的記憶被重新編織成童話,每一道紋路里都藏著童真的遐想,也讓孩子們在變廢為寶的過程中強化了節約資源的意識。


“聆聽樹葉低語” 活動,引導孩子們走進自然、觀察自然,增強了對綠色生態的感知與熱愛。“解讀水循環密碼” 活動,系統講解了水循環知識,強化了孩子們的節水意識,推動形成珍惜水資源的良好風尚。
徜徉書香世界涵養精神力量
7 月 17 日的閱讀學習主題活動,在培育和踐行主流價值觀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學習道德模范 傳遞榜樣力量” 活動,通過講述道德模范事跡,引導孩子們向榜樣看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綠書簽 科普‘護苗’成長” 活動,向孩子們普及了網絡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等知識,為他們健康成長筑牢思想防線。

“品讀革命故事,傳承先輩精神” 活動,讓孩子們在革命故事中感悟先輩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厚植了愛國主義情感。“唱響紅歌學黨史” 活動,以紅歌傳唱的形式,幫助孩子們了解黨的歷史,激發了愛黨愛國的熱情。
學習安全知識筑牢成長防線
7 月 18 日的安全成長主題活動,切實提升了青少年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溺水與交通安全” 活動通過情景模擬、知識問答等方式,使孩子們熟練掌握了防溺水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自然災害防范” 活動,講解了常見自然災害的防范措施和應急避險方法,并進行模擬演練,提高了孩子們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急救小能手” 活動,教授了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增強了孩子們的應急處置能力。“健康知識教育” 活動,普及了衛生健康常識,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此次為期五天的夏令營活動內容緊湊、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總共20課時,服務約200人次,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活動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也讓他們在團隊協作與演練中收獲了友誼與成長,增強了文化認同和自信心。
下一步,沖蔞鎮將繼續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陣地作用,鏈接高校和社會資源,持續開展多形式、多內容的公益課堂和教育服務,為兒童健康成長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注入青春動能,以青春之力賦能“百千萬工程”。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