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端芬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你剛才說這里是一個僑墟,附近村民趕集的地方。在臺山,像‘三八墟’‘四九墟’‘五十墟’這些比較有意思的墟名就知道墟期(墟日)應該是逢三、八、四、九、五、十而設,那當時梅家大院所在的汀江墟墟期又是按照哪種時間規律而設?”來自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一名學生在聽取端芬鎮人大副主席李曉春為他們介紹梅家大院的情況后問道。

5月11日,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30多名學生在該院客座講師Elaine Kwong(Current Urban Projects MAUD,Harvard GSD)帶領下到梅家大院開展為期一天的課程調研,該院城市規劃系副教授、博士王成芳女士和Jason Ho(何志森),Mapping Workshop Adjunct
Professor,以及特邀導師Lisa Hollywood(Associate
Urban Designer,Stoss MAUD,Havard GSD)、Andrew Stokols(Reseach Mangager,Future Cities Lab MUP,Harveard GSD)、Jingru Cyan Cheng(Post 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Poyal College of Art PHD Architecture Association)等人一起參與。
據王成芳女士介紹,學生們此行調研目的比較明確,既需考察在基礎設施連接、地方資源、新興產業、環境保護等方面影響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總體地方條件,又要注重自下而上的分析,考察臺山村落當地發起轉變的當前條件,特別是采用騎樓作為民居單元的集市村,學生們通過訪談、繪制、觀察等方式進行調研和練習。
據了解,學生們此次到訪梅家大院開展課程調研是為最終研究項目“在新發展過程中融入非正式發展的獨特機會”提供輸入。而課程帶頭人之一Elaine Kwong中文名為鄺玉琳,是臺山市旅美鄉親、知名教育家、慈善家鄺文熾的孫女,她近期與何志森帶領“漸進式都市主義”工作坊,以梅家大院作為研究基地,探索當地居民如何在基于需求的前提下對建筑空間、結構和形式的漸進更改和調整,圍繞“如何理解時間與空間變化和雜異性對當前時間和理念框架的挑戰”問題展開研究,試圖通過“漸進”這一視角來觀察和記錄城市的生長和變化,該課程研究結果將參展2019年首爾建筑城市雙年展。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