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都斛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都斛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2-09-27 10:37:14 |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糧食安全問題高度重視。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嚴守耕地紅線,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都斛鎮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以“黨委統攬、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的整治思路,盤活農村土地資源,變“撂荒地”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希望田”。
市委辦黨總支部在都斛鎮開展調研時了解到撂荒地的相關情況,主動認領了下莘村村農場蝦山的一塊撂荒地。 8月17日上午,市委辦黨總支部20余名黨員干部、入黨發展對象與都斛鎮、下莘村村黨員干部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共同推進撂荒地整治工作,在該塊撂荒地上種植了1.2畝水稻,讓紅色力量注入田野大地。
時間轉眼過去一個多月,如今撂荒地慢慢“活”起來,水稻長勢良好,綠油油一片。都斛鎮立足實際,堅持綜合施策,探索“黨建+”模式,由支部引領,凝聚合力,探索不同模式,全力做到應耕盡耕、應種盡種,致力讓下莘村的撂荒地整治全面清零。

▲8月17日撂荒地水稻復耕播種現場

▲9月8日撂荒地水稻生長情況
為學習先進經驗,都斛鎮黨委及下莘村黨支部到海宴鎮石美村委會桂南村番薯種植基地實地調研,在石美村黨委書記徐炎邱的介紹下,了解學習桂南村撂荒地復耕種植“一點紅”番薯的經驗與成效。為攜手完成臺山市撂荒地復耕復種任務,徐書記把2.15萬株“致富苗”交給都斛鎮,讓優良種植品種在都斛生根發芽。


黨建引領再發力,各方力量齊出動。9月8日,都斛鎮黨委聯合鎮人大代表、下莘村黨支部、晨光社工到下莘村村開展撂荒地復耕復種行動。大家挽起褲腳、帶上手套、扛起鋤頭,走進已復墾過的撂荒地,種下一株株番薯苗,讓撂荒地重現生機,迸發蓬勃活力。
為支持下莘村村的撂荒地整治工作,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捐助了12包復合肥,并對撂荒地復耕后的統防統治工作給予支持,為都斛鎮糧食生產貢獻“兩新”力量。目前,下莘村村9.7畝撂荒地已全部完成復耕復種,相信在“黨建引擎”驅動作用下,這塊地會慢慢恢復肥力,迎來大豐收。







下一步,都斛鎮將繼續以“黨旗紅”守護“希望綠”,切實促進黨建與耕地整治工作等有機融合,激發內生動力,不遺余力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讓“沉睡”土地煥發新活力,讓“撂荒地”變成“致富田”,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
來源:都斛鎮農業農村辦公室
編輯:都斛鎮黨政綜合辦公室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