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廣海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廣海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4-06-12 11:16:34 |

(品字形烽火臺分布)

(雞罩山烽火臺)

(紫花崗烽火臺)
位置:海龍灣雞罩山烽火臺
烽火臺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是古時邊疆戍卒用點燃的煙火傳遞重要軍情的高臺,是古代至關緊要的報警設施,也是傳達信息最快且行之有效的土電報。烽火臺設燧長一人,戍卒數人。平日,戍卒有一人專事守望,一人做飯,其余的人參與維修、收集柴草等工作。
廣海,因其突出的地理位置,成為歷朝歷代的海防重鎮和兵家必爭之地。洪武十八年(1385),皇上下詔令瀕海高地廣設烽火臺。一旦發現敵情,則白天點狼糞放煙,夜間燃柴草舉火,以可見的滾滾濃煙或沖天火光及時向各方及指揮御敵的中樞部門發出警報,做好戰斗準備,發兵解危。 雞罩山、蓮花山、紫花崗三個烽火臺組成不對稱品字形,遙相呼應,成為廣海地區海防前線的重要軍事通訊聯絡點。
烽火臺,承載著廣海人民幾百年防御外敵入侵的英雄歷史。明景泰、隆慶、正德、嘉靖年間,抗擊倭寇、驅逐葡萄牙人;清咸豐六年至同治二年,土客紛爭。一次又一次冉冉升騰的烽火里都充斥著邊關戰事的告急和百姓生活的苦難,堅固佇立的烽火臺始終守護廣海灣沿海的安全。
紫花崗烽火臺
位于海永無波公園內。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筑,1966年廣海鎮政府重修。臺高4.7米,底部略呈長方形,寬8.44米,縱深9.24米;臺面寬6.08米、臺深6.91米,女兒墻高0.54米、厚0.42米。使用較規整的花崗巖石壘建,西面為正面,靠北部側建有石梯級上落口,臺面上有垛口。登上墩臺,臺中央挖有直徑3米的爐膛,深約1米。它是廣東現存最好的烽火臺,2015年被認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蓮花山烽火臺
也稱烽火城。位于烽火角的蓮花山頂,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有城墻、城堞、城門等建筑和土大炮。清末失修,已廢。
雞罩山烽火臺
位于廣海西南雞罩山,明景泰三年建。臺高5米,臺的下底邊長12米,臺面6.5米見方,用大塊花崗巖石塊壘砌,臺頂爐膛和擋風墻用大青磚筑。臺的東西面已毀,南北面基本完好。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