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廣海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臺山政府網 | 生成日期: | 2006-01-04 10:22:00 |

劉郁南先生像
劉郁南先生目前是美國紐約“劉南農產品供應公司”和183客運車公司董事長,資深老華僑,他也是多個華僑社團的領袖。 劉先生原籍臺山市廣海鎮月明村,1935年在鄉間出生。他自小因家庭貧窮,只在家鄉廣海小學肆業,便被迫輟學,他童年生活是他一生的痛苦回憶。
1949年,只有15歲的劉郁南赴香港謀生。因他個子高大,而且相貌不凡,令人一見便產生好感。他在香港首先是做建筑小工,當時他的叔父認為,職業無分貴賤,此行工作需要體力,年輕時可以應付,但年老體衰便不能勝任,于是勸他改行。1952年,劉郁南18歲,一個偶然的機緣,他認識了當年香港的探長余波,余探長見他體格魁梧,個性忠直,頗為欣賞,便邀他參加警隊工作。由于警隊薪酬高,福利好,當時他很想當警察,但他心腸軟,且富有同情心。當時警察多是拘捕非法小販,他捫心自問,如果要他去抓人,年老的他不想抓,年紀小的他不愿抓,殘疾的更不忍心抓,那還拘捕什么人呢﹖因此他婉言拒當警員。由于余探長很喜歡他,便安排他在便衣房接聽電話。上工后他才知道,這個電話生工作很不簡單,可以說是探長發施號令的代言人,權力之大,是他始料不到的,從工作中也使他增長了不少見識。
上世紀50年代,香港警界貪污風盛,凡屬兵員,經常都有“黑錢”分,肥水源源而來,其時可以說是劉郁南春風得意的時期,但心地善良的他,卻受到良心的責備,因此萌生去意。他得到姑母資助,于1954年赴加拿大謀生。
初抵加國,人生路不熟,更因語言隔閡,一切不如理想,劉郁南只求得到安穩的職業,便做起賣豬肉、牛肉類的工作,生活雖然清苦,但心靈得到無比安慰。就在那時,有一位富家小姐在姑母家看到他英俊的照片,欣賞他魁梧的體魄和瀟灑的風度,愿以30萬助他做生意此為條件,央求姑母為之撮合姻緣。姑母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向他游說,但劉郁南此時已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梅蘭清,兩者權衡,如果娶富家女子為妻,縱然會飛黃騰達,卻要屈膝于人,何況梅氏是個溫柔體貼的賢淑女子,因而斷然婉拒了富家女子,并轉到紐約。這充分體現了劉郁南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的性格,“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個性,他的個性頗令人欣賞。
60年代,他在紐約繼續做賣豬肉工作。此時,從加國來紐約經營果菜業的朋友聘請他做管理業務。由于他勤奮工作,個性正直,把業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替朋友賺了不少錢,得到朋友的信賴,他也奠定了在紐約發展的基礎,而且也和梅蘭清結了婚。后來因市道欠佳,投資的朋友紛紛撤回加拿大去。而他這時已摸透了果菜行業的門路,更因獨自經營,條件得天獨厚,便和妻子小心奕奕地繼續經營果菜生意。他的經營手法與眾不同,他和外州菜農訂立供應合同,從不拖欠菜農的貨款,不令對方損失分毫,建立起公司的良好信譽,獲得多個農場主的信賴,樹立起果菜營業的威信。
他勤奮工作,而且標榜信用,致使業務蒸蒸日上。70年代,紐約曾遭受一場特大暴風雪,農作物遭受極大破壞,果菜失收,菜農大嘆血本無歸。其時很多果菜商無貨供應,導致瓜菜價格暴漲,而他在外州簽訂供應合同的菜農,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瓜菜源源依時運來紐約,他的經營一枝獨秀,因而獲得巨利,這就成了劉郁南發跡的機遇。
由于劉郁南先生聰明過人,腦筋靈活,摸透經營手法,他發售的無莖西蘭花創出了名牌,“劉郁南農產公司”無莖西蘭花成了遠近馳名的產品,致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而他的妻子梅蘭清也是一位勤儉持家,助夫經營的高手,劉郁南的事業成功是和她分不開的,真正是一位賢內助。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賢能的女人”,這話一點不假。
俗語說“富者必驕”,然而劉郁南卻沒有這個陋習。發達后處處幫助朋友,扶危解困。舉凡公益,他都為善不甘后人,特別是華僑社區歷年舉辦的活動,如球賽、義演,他都擔任名譽顧問,出錢出力,為華人贊許。他的人緣至佳,克己禮人,也是他一生成功的秘訣。
劉郁南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他事業成功后,對文化人特別尊重和體恤,也特別重視教育。更悉心栽培兒子劉杰仁接受高等教育,使之成材。現在他的兒子劉杰仁出任紐約市政廳亞裔部門高級職務,大女劉杰美當會計師,幼女劉美蓮現為藥劑師。這都是他諄諄誘導,苦心栽培所致。
劉郁南深知“教育興國”的道理,他一貫對家鄉的教育事業不遺余力,他曾為家鄉月明村、東南里建立一所學校。近年,他多次出資為家鄉的合心小學、廣海中學擴建校舍、添置設備。1986年為廣海中學捐建一座實驗樓,2001年為廣海中學捐建一座教學綜合大樓;還為家鄉鋪設了水泥路,添置了文化娛樂設施。劉郁南先生為家鄉做了許多公益事業,深受家鄉人民的贊譽,臺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劉郁南先生“振興臺山貢獻獎”。他是廣海人民的驕傲,也是僑鄉人民的驕傲。(鄭鄰宇)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