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廣海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廣海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2-11-18 20:09:07 |
近年來,廣海鎮黨委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新版圖。
打好組織引領“先行”牌,強壯鄉村振興主心骨
堅持頭雁選優配強,注重拓寬培育渠道,實現村級帶頭人“雁陣齊飛”,新一屆班子平均年齡38.7歲,大專及以上學歷23人,占比36.5%,比上屆增加17人,實現年齡、學歷“一降一升”,鞏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執行力量。注重后備力量培養,共儲備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干部19人、其他“兩委”后備干部30人,今年從表現優秀的后備干部中補選村黨組織委員2人,為頭雁隊伍注入新動力。引導“兩委”成員報讀學歷提高班,換屆以來報讀大專班7人、專升本5人,進一步優化學歷結構。

▲廣海鎮2021年新當選村(居)民委員會成員集體頒證及宣誓儀式
打造堅強戰斗堡壘。重點抓住“港”“漁”特色,根據漁民、漁船、漁港特點,作為全省試點——首創聘請4名專職漁業網格員24小時服務于漁業安全生產、防風指揮、漁民疫情防控;推動支部建在網格上,新建漁人網格黨支部延伸海上管理服務,緊密與廣海鎮鯤鵬永潤海洋漁業專業合作社黨支部結對聯系,在深化“造大船、闖深海”、推動漁業發展振興方面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堅持黨建帶工建,廣海鎮黨委因勢引導成立江門市第一個漁工工會——廣海鎮漁業工會聯合會,以組織優勢凝聚行業之力推動漁業產業發展興旺、服務社會。

▲廣海鎮作為全省試點——首創聘請4名專職漁業網格員

▲廣海鎮召開漁業工會聯合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
打好人才引領“關鍵”牌,培育鄉村振興土專家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打造吸引人才強磁場。厚植人才培育土壤,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注冊成立專業合作社25家、家庭農場94家,其中添豐家庭農場“借機服務 助農豐收”入選2021年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名單,打造農村留住人才發展環境;發揮鎮黨校作用,聘請海關農產品水產品領域高級工程師、漁業專業技術人才為授課教師,打造特色黨校課程,豐富人才專業培訓渠道。

▲添豐家庭農場“借機服務 助農豐收”入選2021年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名單
賦能創業帶頭人培育工程,加緊培樹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添豐農場主馮承志獲評省級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扎實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活動,農機大比拼、“粵菜師傅”培訓、生蠔養殖技術、漁業安全生產等系列培訓班,創新農村人才培育多面發展新路子。
打好文化引領“基石”牌,筑牢鄉村振興根與魂
陣地引領打造文化振興新高地,建成廣海鎮黨史展覽廳、廣海鎮黨校、東山黨建公園等系列教育陣地,海永無波公園被評為江門市國防教育基地,實現了黨建引領、文化融入,促使農村思想建設、公共文化建設主陣地實現全域全覆蓋。宣傳宣講促鄉風文明再提升,深化村風文明建設,打造“漁船課堂”“海永無波課堂”“榕樹課堂”“漁港課堂”等特色宣講品牌項目,邀請抗美援朝老黨員、臺山好人、“國防建設功臣”等模范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愛國主義等主題宣講活動,持續弘揚社會正氣。

▲廣海鎮開展“海永無波課堂”

▲廣海鎮開展“漁港課堂”
打好生態引領“綠色”牌,把牢鄉村振興發展觀
改造人居環境持續向好,“三清三拆三整治”“七強八改九提升”等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全鎮所有村莊均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廁所革命”取得實效,完成建設農村公廁60個,改造戶廁6213間,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100%;建設24個垃圾分類站點和1個垃圾分類公園示范點,建成農村污水處理站42個,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成效,廣海鎮被評為廣東省“森林小鎮”,中興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打造龍崗村精品古樹公園,海永無波公園--靈湖古寺--菩提古樹公園入選省文旅廳粵西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游徑。

▲打造龍崗村精品古樹公園——菩提古樹公園
打好產業引領“重點”牌,念好鄉村振興致富經
全力深耕海洋漁港經濟,投入近9000萬元完成廣海漁港升級改造工程一、二期,獲批國家級海洋捕撈漁獲物定點上岸漁港,三期建設正加緊謀劃,向建造高標準現代化綜合性的國家一類漁港奮進,大力發展“海洋牧場”,推動水產養殖、預制菜產業、休閑漁業與旅游、商業等深度融合,持續深化漁業漁港強鎮建設。農漁產品做強做優趨勢明顯,廣海咸魚技藝成功申遺,擦亮“廣海咸魚”金字招牌;團村優質稻、城北村絲苗米入選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名單,咸魚制作、芥蘭種植、南美對蝦、生蠔養殖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取到有效發展。

▲廣海漁港升級改造工程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廣海鎮將繼續深化黨建引領力度,持續推動“五個振興”,實現鄉村美、農業強、農民富。(來源:臺山先鋒)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