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宴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本網 | 生成日期: | 2017-10-09 00:46:41 |
海宴鎮位于廣東省臺山市西南部,南瀕南海,是臺山市三大省級中心鎮之一。全鎮總面積24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7公里?,F轄25個村(居)委會,全鎮人口9萬人,有8萬多海宴籍鄉親旅居海外及港澳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傳統的華僑之鄉。 海宴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杰地靈,據明嘉靖《新寧縣志》記載,海宴是歷史上海晏都(即現臺山西南部5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當時廣東西南地區第一埠。鎮內現有宋代的巫公巖石刻、明初的青云寺和明代國師徐東風石刻題詞“海柱”和“任憑風浪起,此地永無憂”名勝古跡。海宴素有書畫之鄉、曲藝之鄉之稱。
海宴地處平原腹地,背山面海,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十分優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海宴是傳統農業大鎮,擁有耕地面積近6萬多畝,是重要的優質糧生產基地、花卉水果種植基地、農作物生產基地及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海宴海岸線長27公里,已開發淺海及淡水養殖面積達4萬畝,水產品養殖業發達,養殖的對蝦、生蠔暢銷全國各地。
一、大賽宗旨
通過舉辦攝影比賽,展示海宴鎮作為大廣海灣區沿海省級中心鎮的風情風貌、優美生態環境、淳樸民風。
主辦單位:臺山市海晏蓬島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江門市攝影家協會
協辦單位:臺山市攝影藝術學會
二、作品內容
記錄和表現臺山市海宴鎮風土人情,自然景觀的攝影新作。已經在各類媒體發表的作品不納入評比范圍。
三、活動細則
(一)比賽截稿時間:2017年9月15日。參賽者將攝影作品發送至郵箱:tspf2012@163.com,聯系人:李榮基;QQ:616448948;手機:13392053189。發送作品時務必將每幅作品名稱修改為:作品名+真實姓名+手機號碼的形式報送;同時均需附電子文檔簡短說明文字,主要內容為:作品標題、作品內容簡述、拍攝時間、地點、背景說明、作者姓名、地址及聯系電話等信息。
(二)參賽作品統一上傳最大尺寸JPEG格式的照片,每人限15張(組照4-6張一組);征集作品不得進行電腦創意和改變原始影像(照片僅可做亮度、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的適度調整,不得做合成、添加、大幅度改變色彩等技術處理)。
(三)參加者對其提交作品的版權、著作權、肖像權負有全部的法律責任。如創作者剽竊他人作品而產生法律糾紛,由參加者承擔法律責任,與主辦方無關。
(四)本次比賽作品不收參賽費及其他任何費用,不退稿。所有征集入選獲獎作品,主辦單位有權在編輯畫冊、舉辦展覽及其他相關宣傳中使用,不再支付稿酬(未入選作品如被使用,另外支付稿酬);在將作品用于對外宣傳時,主辦方根據情況有權對作品的標題及文字說明進行更換或修改而無需知會參加者。
(五)舉行“發現海宴之美”攝影大賽開鏡儀式活動的當天,參賽者可用手機拍攝9幅活動場景照片并寫上: “臺山市海晏蓬島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江門市攝影家協會聯合主辦,臺山市攝影藝術學會協辦‘發現海宴之美’攝影大賽”字樣發上微信朋友圈并獲得38個點贊者,經現場驗正即可獲贈精美禮品一份。
(六)凡投稿者則視同承認本征稿啟事規則。上述條款的最終解釋權歸大賽主辦方所有。
(七)、攝影參賽者在開展創作期間,必須遵守相關安全規定,要注意個人人身及財產安全,在參賽創作期間發生的各類安全問題與主辦方無關。
四、獎項設置
(一)相機及航拍組
金質收藏獎1名:獲獎證書、獎金3000元
銀質收藏獎2名:獲獎證書、獎金各2000元
銅質收藏獎3名:獲獎證書、獎金各1000元
延時作品特別獎2名,獲獎證書、獎金各3000元(高清 3分鐘)
航拍作品特別獎2名,獲獎證書、獎金各1500元
入選獎50名:獲獎證書、獎金300元
金、銀、銅質收藏獎、航拍特別獎獲獎作者只領取最高獎項,優秀獎獲獎數量不限。
(二)手機隨拍組
一等獎5名:獲獎證書、獎金各300元
二等獎10名:獲獎證書、獎金各200元
三等獎20名:獲獎證書、獎金各100元
五、創作指南
(一)作品能展示海宴鎮建設、風光、人文,特色僑鄉文化底蘊、歷史古跡及海宴田園風貌、農耕風光,民俗風情的當代照片和歷史照片,作品務必紀實,能真實反映海宴特有的文化內涵等。
(二)作品能突出反映海宴鎮特色旅游發展,海宴濱海旅游、田園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文化旅游等特有的自然風貌、人文景觀和建設情況的優秀作品將被優先考慮入圍。
(三)海宴鎮主要創作特色景點分別是:海宴鎮鎮容鎮貌、海宴廓峰樓、蓬島沙灘、青云古寺、清廉鄭公祠、宋代古跡巫公巖、圣棟樓(臺山縣人民政府辦公樓舊址)、花卉種植基地、蓮藕種植基地、海僑東南亞風情園、天然莊園中國香料第一村種植基地、臺山農藝有基蔬菜種植基地、海僑萬畝甘蔗種植基地、海僑糖廠、海宴自然風光等。
六、攝影旅游優惠政策
1、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省級、地級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及江門各市攝影協會會員證在海宴鎮內攝影創作,憑本人有效身份證和會員證原件,享受住宿打折優惠,優惠旅業有望頭灣旅業、天盈旅業、薇薇旅業、龍乘閣旅業、明悅旅業、宴中旅業、五豐家庭民宿。
2、活動期間,在海宴鎮內攝影采風會員,憑本人有效身份證和會員證原件,可享受就餐打折優惠,優惠餐廳有望頭灣海鮮餐廳、華盛酒樓、宴中酒樓、長堤海鮮食街、利鑫海鮮餐廳、德豐農莊。
海宴鎮“發現海宴之美”攝影大賽
主要創作特色景點簡介
1、海宴廓峰樓(海宴鎮政府廓峰山)
廓峰樓是海宴的標志,由當地實業家趙善來先生倡議建造,并于民國十二年(1923年)建成。廓峰樓除具備防御盜賊的功能外,還在夜間閃燈,為夜行船只指明方向。原先的廓峰樓于1974年不幸發生火災,蕩然無存。后來,僑胞趙新明先生繼承其父趙善來遺志,積極倡議重建廓峰樓。1989年春,一座七層六角廓峰樓又巍然矗立在廓峰山上。
2、蓬島沙灘(海宴鎮政府出發路程10公里)
蓬島沙灘位于海宴鎮丹堂村東南沿海的蓬島,距海宴鎮區約10公里,與上下川隔海相望。區域內有近5公里長的“情侶灣”和“美麗灣”沙灘,沙灘的沙質細嫩,沙灘退潮時縱面寬度130多米,漲潮時為50多米。蓬島沙灘區內還有獨具特色的天然石室、仙石奇洞、石安古榕樹、石刻巨書、晚歸漁船等景觀。
3、青云古寺(海宴鎮政府出發路程16公里)
臺山海宴鎮有一個300多年的青云古寺。海宴鎮的沙欄一帶,從唐代、宋朝開始,就是國家重要的鹽場。沙欄鹽場生產食用鹽后,需要運出以普惠百姓。古代這里大海茫茫,并無平坦的陸路可以行走。于是,官府在沙欄與廣海的交界處—上弓嶺,打通了一條運輸鹽的生命線—鹽夫古驛道。起初,古驛道從海宴肖美村到臺山縣城全長約55公里,上弓嶺段是崎嶇山路。在清康熙年間,有僧人把這段山路砌建成石路。如今,有活化保護修復價值的,就是這段長約8.5公里,用石頭鋪砌的殘缺古驛道。
4、清廉鄭公祠(海宴鎮政府出發路程6公里)
清濂鄭公祠位于海宴鎮聯南村委會佑村。據史料記載,清濂鄭公祠有700多年歷史,它創建于宋代,重建于清朝初年,至民國十一年祠堂翻新修繕,是江門地區少數保存較為完整的宋代古建筑。
5、宋代古跡巫公巖(海宴鎮政府出發路程15公里)
巫公巖之地,古稱西巖,是海宴鎮沙欄的景觀,在白飯逕口。巫公巖由三塊巨石相倚而成。洞高5米、寬6米、深3米。巖洞上蓋刻“巫公巖”三字,字徑0.15米,字的四周刻有方框,字橫書在方框內。洞右側一塊橫臥巨石上刻有《西巖行》(共308字)和《西巖詩》(共56字)兩首詩,字跡清楚?!段鲙r行》、《西巖詩》為岫云書鐫。在巫公巖南邊大石刻有“洞天”二字,左旁大石有“岫云書”三字。
岫云即巫岫云,字正得,海宴通亨村人,曾任南宋州級官吏。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軍攻陷臨安,恭帝投降。元兵入侵廣東時,巫岫云逃回故鄉隱居,常游白飯逕口西巖,刻下這兩首詩。以后,這個地方也被稱為“巫公巖”。巫公巖周圍還有石刻“回顧”、“漸入”、“眠云”、“澤有”、“自酌”、“棋局”等字。這石刻,反映出宋末元兵入侵廣東的史實,是臺山最古老的石刻,距今已有680年。
6、圣棟樓(臺山縣人民政府辦公樓舊址)(海宴鎮政府出發路程5公里)
據橫崗圩村民回憶,圣棟樓由南洋華僑李圣棟先生建于1930年左右,建筑宏偉大氣,蘊藏歷史洗禮。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臺山縣人民政府在深井圩宣告成立后,六月至十月二十四日在此樓辦公。
7、海宴鎮花卉種植基地
海宴鎮素有種植花卉的傳統,目前,全鎮種植花卉面積達1.6萬畝,形成了頗具規模的花卉生產基地,種植的主要品種有富貴竹、劍蘭等。
8、蓮藕種植基地(海宴鎮政府出發路程3公里)
海宴蓮藕種植基地面積達7000多畝,大規模連片種植以三興村為主,千畝連片的蓮藕塘,蓮花朵朵綻放,荷葉成片鋪展,為人們呈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迷人美景。
9、海僑東南亞風情園(海宴鎮政府出發路程6公里)
海僑建于1963年,安置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3000多人。分別來自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印度、菲律賓、新加坡、沙撈越王國、孟加拉國、毛里求思、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等12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及一個中美洲國家,素有小小聯合國之稱。海僑亮點有:五豐村是全國文明村、江門生態示范村、歸僑村,也有著百姓村、百果村、百花村的稱號。村內有東南亞風情園、印尼家庭博物館、人文文化底蘊深厚,僑民至今仍沿襲著僑居國的生活習俗和飲食文化,能歌善舞,來到海僑五豐村,尤如去到了異國他鄉。南豐村中國香料第一村種植基地,臺山市農藝有基蔬菜種植基地,海僑萬畝甘蔗種植基地等。
(來源:黨政辦)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