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水步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水步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4-07-30 10:04:55 |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后,從深圳來江門更便捷了!“由深入江 好吃到鎮”——穿越深中通道探尋江門地道美食系列第六期,帶你來到江門臺山水步鎮,吃正宗黃鱔飯,游百年古僑村,飲茶嘆啡醒醒神。
風吹稻田千重浪,稻穗飄香農家忙。時值盛夏,江門臺山處處彌漫著豐收的喜悅。這片“魚米之鄉”出產的大米,素有“米中碧玉”、飯中佳品的美譽。在一百多年前,臺山人已經讓香甜的大米與生猛的黃鱔“組CP”,造就了臺山黃鱔飯這一經典美食。
傳承百年的臺山黃鱔飯制作技藝,如今已成為江門市級非遺。在臺山城里鄉間的很多食肆里,都可以吃到正宗美味的黃鱔飯,其獨特的口感和鮮味征服了各方食客。而在黃鱔飯的起源地水步鎮,爽爽黃鱔飯是“人氣王”之一,多年來深受食客青睞。

臺山黃鱔飯
爽爽黃鱔飯位于下洞村寶興圩,店面不算起眼,但生意總是火爆。即使是在工作日,店鋪周邊也停滿來自珠三角各地市的私家車。店門口還掛著10塊醒目的牌匾,上面寫著“臺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等字樣,無一不在展示這家老字號的“威水史”。

爽爽黃鱔飯店鋪門口掛著10塊榮譽牌匾。
黃啟能是爽爽黃鱔飯的老板,也是臺山黃鱔飯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介紹,店鋪由他的伯父在1985年創立,他在2018年正式接手。生意好的時候,每天最多能賣出超過400煲黃鱔飯。深中通道通車后,周末多了不少深圳客和香港客前來覓食。
一煲黃鱔飯,憑什么征服大灣區食客的心?黃啟能介紹,從原料到做法,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整個烹制過程中,對食材的選擇、對火候的掌握、對時長的把控,都相當考驗師傅的功夫。
米要選用臺山本地小農粘,黃鱔要當天買新鮮生猛的,每煲飯里米和黃鱔的比例保持在1∶1.5。
先把活黃鱔整條放入沸水中煮熟,撈起“過冷河”,再手工起肉拆骨。撕好的一條條黃鱔肉放入鍋中,加入姜蔥和醬油等調味料,中火翻炒。

黃啟能在炒黃鱔肉
等砂煲中的米飯煮得剛剛熟時,再將炒好的黃鱔肉均勻鋪在飯面,小火焗5分鐘,讓黃鱔的香味充分滲透飯中。最后撒上“神來之筆”——蔥花,即可出鍋享用。
開吃前,要將米飯、黃鱔肉、香蔥充分攪拌均勻,讓米香、鱔香、蔥香交織相融。舀起一勺飯,只見米飯粒粒分明、顆顆油亮、色澤微黃,大條的黃鱔肉和米飯相互包裹,翠綠蔥粒點綴其中。一口下去,裹了鱔汁的米飯干濕適中、松軟可口,鱔肉不柴不腴、鮮甜軟嫩,“配角”蔥粒的草木氣息消解了油膩、增添了清爽。就算沒有其他配菜,光是吃黃鱔飯,也能連著吃兩三碗。

色香味俱全的黃鱔飯。
等到一大煲黃鱔飯被瓜分完,煲底的金黃飯焦就隆重登場。吸收了肉汁的飯焦吃起來香脆不膩,讓人回味無窮。如果是怕上火的廣東人,可以點上一份枸杞鱔骨湯,清熱消暑。

飯焦是寶,吃了說好。

枸杞鱔骨湯
作為一個“寶藏鎮”,水步鎮不僅有黃鱔飯等眾多美食,還有很多僑味十足的景點,草坪里就是其中之一。草坪里,因村場原是一塊草坪而得名。百余年間,一代代草坪村民從村前碼頭出發,赴異國謀生。這幾年,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通過打造文旅項目,草坪里蝶變“網紅村”,村中宗祠、私塾、洋樓、青磚屋等古建筑煥發新活力,吸引八方游人。
草坪里還吸引了美籍華人李旻禧回鄉創業,她的店——祠唐糖水鋪由一間破敗柴房改造而來,是僑都特色咖啡館之一,不少游客專程來喝她的手沖咖啡。值得一提的是,熱愛向海內外朋友分享草坪里美景趣事的李旻禧,被不少人喚作“江門李子柒”。

李旻禧

咖啡香氣撲鼻
近年來,在水步鎮,像祠唐糖水鋪這樣受歡迎的咖啡店越來越多,盡顯江門作為“咖啡之城”的魅力。另一方面,茶飲行業也蓬勃發展起來,位于水步鎮文華工業園區的江門市潮熹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一個生動例證。近年來,該公司加大產品研發和更新換代力度,充分利用江門本土的陳皮、香水檸檬、臺山白云茶等特色農產品,實現茶初制和精制、咖啡豆烘焙、陳皮加工、珍珠粉圓等全鏈條源頭加工生產。目前公司生產的“潮飲鏈”品牌的茶、咖啡、粉末飲料產品超1000種,成功服務超1萬多家商客。其中,“水步茶”“僑都茶”等產品,在外包裝上加入了臺山站、新寧鐵路、岡寧圩、碉樓、草坪里等元素,充滿僑都特色。

潮熹食品的展廳

“水步茶”好看又好喝
深中通道開通后,越來越多人來到水步鎮旅游玩樂,投資客也逐漸增多。水步鎮也做足準備,廣迎八方客商。今年以來,水步鎮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推進八鎮聯動發展工作,積極融入江門城鎮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模式,錨定“加快汽車零部件、金屬新材料等產業集聚發展,建設工業強鎮和鄉村文旅特色鎮”的目標定位,進一步做實“強鎮興村富民”工作,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如今,一幅工業經濟蓬勃發展、鄉村文旅多姿多彩的畫卷,已在水步鎮舒展開來。
來源:南方日報+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