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三合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三合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2-06-27 11:21:39 |
鐵樹金花落
萬點繁星閃
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合鎮北聯黎洞下村
流光溢彩,水火交融
一場精彩絕倫的“打鐵花”表演
在村前廣場震撼上演
打鐵花,是粗獷豪邁、熾熱奔放的民間傳統焰火,場面恢弘壯觀、氣勢磅礴,讓人嘆為觀止。
打鐵花,顧名思義,就是把滾燙的鐵水擊打向天際,灑下金色的火花。
打鐵花,將酷炫的鐵花與冶煉技術融為一體,擊打出民間最絢麗的煙花。
近觀,如潑金撒銀,天女散花;遙望,如金蛇狂舞,漫天星辰。

伍倞超 攝
打鐵花的技藝并不復雜。準備環節,需要架起溶化鐵水的熔爐,倒進焦炭,用拉風箱吹,待爐火通紅,就把耕田之犁鏵等生鐵放進熔爐。
當生鐵融為鐵水,溫度達到1600度以上時,就到了擊打環節。這時候,一人將滾燙的鐵水舀出拋起來,另一人用花棒對準被拋起的鐵水奮力一擊,把它擊向天際。
鐵水瞬間被擊打到空中,溫度驟降,迅速崩裂。在空中的鐵水類似剛出爐的爆米花,從內向外發生一連串爆炸,大顆粒炸成小顆粒,小顆粒再炸成粉末。這些粉末向四面八方飛濺,如億萬朵耀眼的火花,形成酷似煙花綻放的視覺盛宴。

胡思紅 攝
打鐵花是一門古老的技藝,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它誕生于豫晉地區,大多數打鐵花表演都集中在中國北方,比如河南、河北、山西、陜西。流行于中國北方的民間傳統習俗,為何會在三合鎮北聯黎洞村出現呢?這還得從900多年前說起。
黎洞村村長馬健能說道,他們村都是馬姓人家,祖居地是河北邯鄲,后來遷徙到陜西扶風縣一帶。南宋末年,南宋皇帝被元軍追殺,從浙江省坐船從崖南海口進入新會,他們的先祖馬直北追隨南下,南宋皇帝把新會一條街賞賜給他,那時候馬真北是執政大夫,其后輩都為朝廷命官。
后來,馬真北后人分遷到臺山白沙馬洞。1412年,白沙馬洞第二代長子馬漁隱遷至現在的黎洞村。600多年來,馬漁隱和他的后人都會在每年元宵節這天舉行打鐵花表演,一直延續到現在。

甄永光 攝
村中老人說,過去打鐵花要在村塘基中央搭一個一丈多高的四角竹棚,然后在棚頂鋪新鮮樹枝,樹枝上還要綁滿各種煙花炮竹。竹棚頂部正中再豎一根一丈多高的竹桿,叫老桿。老桿頂端同樣綁上鞭炮煙花,叫做設彩。以前,黎洞村有很多手藝好的補鍋匠,打鐵花主要由補鍋匠來表演。
打鐵花,源于古代煉鐵工匠們的祭祀活動,如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馬健能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補鍋匠早已消失,但是打鐵花這項傳統技藝不能丟,要讓村里的年輕人繼承發揚,讓老祖宗的東西代代相傳。
(稿件來源:臺山融媒,文/吳世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