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四九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四九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11-09-05 07:52:14 |
一、基本情況
四九鎮位于臺山市東南面。東面北峰山與新會市為界,南面與沖簍鎮接壤,西面與臺城毗鄰,北面與水步鎮相接。總面積232.17平方公里,轄23個村(居)委會、343條自然村。總人口3.9萬人。旅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有6.5萬人。交通方便,距臺城7公里,離新臺高速公路臺城出入口3公里,到廣州、珠海約80分鐘車程。
二、二0一0年工作回顧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委、鎮政府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經受各方面的考驗,堅持以促進發展為第一要務,堅定不移狠抓招商工作為經濟工作重點,在擴大內需機遇中爭取項目,爭取資金,大投入大搞基礎設施,抓好民生工程,激活經濟新增長點,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2010年,我鎮實現生產總值33.99億元,比去年增長3%,實現工業總產值30.9億元,同比增長2.8%;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350萬元,完成任務103.9%;全年總稅收4888.79萬元,比去年增長15.9%;鎮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813萬元,比去年增長15.3%;農村人均純收入6233.58元,比去年增長8%;工業用電量4310萬千瓦時,比去年增長36.18%。全鎮各項事業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經濟綜合實力穩健增長。
三、二0一一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為我鎮“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做好今年的工作至關重要。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鎮生產總值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1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11%,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為實現今年的預期目標,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實現新的跨越
(一)把園區作為“引鳳臺”,加大投入,完善配套。
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工業園區在工業經濟和招商引資中的主戰場作用,重點推進洞美和長龍兩大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積極引導各種資源要素向園區傾斜,加強土地儲備和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園區面貌有大變化、承載能力有大提升、發展水平有大突破。一是科學修編園區發展規劃。做好《四九鎮長龍工業園二期控制性詳細規劃》,統籌考慮園區發展和項目承載的需要,調整修編園區土地利用規劃、產業規劃以及環境評價規劃,并與《四九鎮(2008-2025)城鄉總體規劃》相銜接,做到園區開發與城鎮建設功能互補、協調發展。二是盤活土地資源。要通過以商引商、土地轉讓等方式提高土地使用率,以盤活土地促項目上馬,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催生經濟新增長點。三是積極推進園區配套設施建設。繼續完善長龍工業區內“一環四縱十二橫”的道路網絡,重點完善區內縱線鳳山三路、橫線長龍十一路至十二路等路段硬底化鋪設、電力、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努力提高長龍工業區建設上水平和檔次。
(二)把招商引資作為“主抓手”,創新思路,攻堅克難。
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大招商、大發展”的觀念,切實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事關發展全局的大事來抓,進一步營造濃厚招商氛圍,凝聚強大招商合力,努力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要著力引進綜合實力強,環保允許型,稅收貢獻大的項目,引導先進制造業、高新科術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等。同時,要抓住長龍工業區五金制品產業集聚雛形已現的有利時機,將其定位為“五金制品工業園”,圍繞主導產業,依托大項目,著力引進五金制品相關配套項目,拉長壯大產業鏈條,培育強大產業集群。另外,繼續完善健全我鎮客商投資鼓勵機制,落實“按項目給土地,按效益給優惠”的政策,吸引更多客商到四九投資興業;實施以商招商策略,對現有的企業,精心服務,使其盡可能在獲得良好收益的基礎上合資合作增資擴股,做大做強。
(三)把產業發展作為“牽引器”,搶抓機遇,轉型升級。
產業結構優化是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的過程,是實現經濟得到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因此,要結合我鎮產業基礎和特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一要著力引導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原洞美臺商投資示范區內有部分生產燈飾裝配的企業,因受金融危機的沖擊,該產業產品耗費能源大、勞動密集型,效益低,無法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市場,要利用高新技術進行改造和提升,提高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和產業層次,推動燈飾業更好更快地發展。二是加快發展五金制品產業,向高端化轉變。進一步加快發展五金制品產業,通過加大政策、服務、融資、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切實提高產業的發展速度。
(四)把旅游業作為發展“增長點”,著力培育,強力突破。
旅游業是當今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大力發展旅游業,可以培育新的消費商機和拉動內需增長。我們要充分利用四九河與五十河交匯所在西面地塊水源豐富、地勢平坦,最適宜休閑娛樂的優勢,將我鎮打造成休閑旅游的旺地。其中,要將塘田水庫下游及周邊打造成為塘田水庫水文化風貌旅游區,將獅坑口規劃發展為北峰山前站消費熱點和風景觀光區,將合水至下朗商業長廊發展成為四九美食文化商業區。同時,要結合我鎮種植和養殖基地較多且頗具規模的優勢,將一些花卉、養殖基地發展為節假日郊外休閑度假、家庭式活動的新增消費點,努力將其打造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融生產性、生活性和生態性于一體,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現代農業觀光基地。
二、切實抓好環境建設,打造特色宜居城鎮
要充分發揮緊靠中心城區臺城的區位優勢,加速城鎮化進程,推動我鎮由城郊區向城市轉變。重點加快位于圩鎮中心的集商業、飲食、住宿于一體的多功能商業大廈建設進度。切實抓好與市糧食購銷總公司合作改建的原四九舊糧庫地塊“三舊”改造項目,將土地改為商住用地催生圩鎮新的增長點。要完善圩鎮功能,加強“一河兩岸”、休閑公園和體育設施等建設,提升圩鎮發展檔次和水平。注重環境保護。強化水污染治理和減排,爭取年內實現兩大工業園區及居民生活廢水排放管道與臺城南岸污水處理管網的無縫銜接。同時,要進一步抓好綠化、美化、亮化、鎮區內城河水環境整治和長效管理工作,提高圩鎮管理水平。
全力抓好老營底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后期建設,力爭年內建成竣工驗收,保障老營底水庫下游農田灌溉用水供給。確保我鎮農田用水,為農業生產提供用水保障。同時,加強農業灌溉用水調度能力,統一調節農田用水,切實做好農業生產用水服務工作。要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完成省道高銅線長龍工業區路口至沖蔞段的修建工程;投入150萬元,開展長龍路口至潮灣段裁彎改直工程建設,解決高嶺、白石、復盛等群眾出行難問題;投入近100萬元對于桐橋至下朗路段進行改造,爭取今年9月底前完成。
三、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要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有質量、更有保障、更有品位,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是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貫徹執行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推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并軌,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和醫療保險待遇。繼續實施“千企扶千村”就業工程,加強勞動就業培訓,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關注農村安居工程的建設,切實完成農村泥磚泥墻危房改造任務。充分發揮困難職工群眾幫扶站的作用,繼續扶持弱勢群體;進一步完善優撫保障制度,盡量提高農村五保戶、低保戶補助標準。二是加強社會管理。要繼續強化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排查化解矛盾作用,進一步深化村級綜治工作,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把大量的矛盾糾紛消化在基層,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發揮群防群治作用,筑牢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維護社會安定。加強安全生產,健全對事故、公共衛生、食品安全、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三是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認真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加強醫療衛生工作,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鎮衛生機構提高服務水平,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在創建教育強鎮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促使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繼續做好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征兵、共青團、工會、優撫安置、宣傳文化、僑務、體育、統計等工作,為四九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再立新功。
四、切實加強黨的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
1、要突出抓好黨委建設這個核心。黨委擔負著領導一方發展、穩定一方社會、服務一方群眾、構建一方和諧的重要職責。黨委鎮政府善謀發展、善作表率,以厚實的能力素養奠定履職服務的良好基礎。要著力提高黨委鎮政府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創造力,堅持做到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辦事,在重大問題上集思廣議、集體決定,把班子成員的思想凝聚到追求共同的事業上來,勵精圖治。
2、要抓好基層組織建設。著力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不斷創新管理機制和活動載體,全面推進基層組織建設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加強黨內基層民主監督,推進黨務公開。在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科學發展凝聚強大力量。
3、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突出抓好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推行黨務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貫徹黨性教育,提高理論水平,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切實增強黨性修養,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增強群眾觀念,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充分相信和依靠群眾,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圖虛名,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