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四九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四九鎮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1-11-11 15:16:10 |
今年以來,四九鎮按照黨史學習教育總體工作思路,縱深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各項工作掀起了新熱潮、取得了新成效。
挖掘紅色資源,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為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四九鎮創新推出了“2+N”模式,高標準升級打造黨校、李凌黨史教育基地以及一系列村級黨建公園,通過活化紅色資源,進一步講好紅色故事,營造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
李凌黨史教育基地由李凌故居和李凌生平事跡展館組成,李凌生平事跡展館位于廣東省臺山市四九鎮東方村委會東華二村,由李凌先生母校東升小學改建而成,通過大量珍貴實物資料以及LED等現代光電技術,全方位展示李凌先生的重大貢獻和生平事跡;而與展館一路之隔的李凌故居則已有100多年歷史,故居內陳列有李凌先生家屬捐贈的家具、樂器、書籍等物品,逐一還原了李凌先生在此的生活場景。
近年來,四九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對東方村委會實施提質改造,為李凌黨史教育基地周邊配套建設了休閑公園、音樂連廊、環村公路等設施,使李凌黨史教育基地更具生命力。

李凌故居及李凌生平事跡展館已于2021年9月15日正式揭牌。自揭牌以來,吸引廣大黨員干部到基地開展學習教育活動70余場,接待單位黨員、群眾集體參觀80余場,參觀人數200多人次。下一步,四九鎮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依托李凌故居、李凌生平事跡展館,設計開展“李凌課堂”,并精心組織和認真策劃李凌藝術節、詩歌朗誦、紅色攝影等活動,向廣大黨員、群眾講好紅色故事,宣揚紅色歷史。
踐行初心使命,辦好為民實事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四九鎮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多措并舉為民辦實事暖心事,使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真正惠及到人民群眾。
解民憂,首先要知民情。近年來,四九鎮不斷深化落實駐點直聯、一企一策等工作,并開展人大代表座談會、企業代表座談會等,廣泛征求轄區內人大代表、人民群眾、企業的意見建議,今年以來,四九鎮共收集群眾訴求200多條,并分類建立臺賬,以知民情作為暖民心的第一步。
解民憂,方能暖民心。四九鎮從點滴小事做起,實實在在幫小忙、解小憂、辦小事、做實事。今年以來,全鎮已建立并完成“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清單20項,“微實事”92項,“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改項目清單”20項,“一企一策”143項,以實打實的成效檢驗學習成果,讓黨旗飄揚在人民群眾心間。

下一步,四九鎮將進一步落實駐點直聯制度,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高位謀劃,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近年來,四九鎮不斷整合宣傳力量,拓寬宣傳陣地,豐富宣傳內容,線上線下齊發力,高標準、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為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四九鎮出臺了《黨史學習教育“五個一”活動方案》,今年以來,四九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6次,講黨史專題黨課99次,理論研討會2場,主題黨日活動243次,開展基層黨員輪訓26次,覆蓋人數約280人;組織開展校園思政課堂81場,黨史精品課堂32次,參加活動人數達18117人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講好黨史故事,積極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同時,四九鎮堅持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文藝創作相結合,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接地氣。今年以來,四九鎮舉辦“紅色故事我來講”主題演講比賽,用演講追憶紅色往事,講述光榮傳統;拍攝制作《唱支山歌給黨聽》主題MV,用歌聲傳遞黨的恩情,唱響永遠跟黨走的誓言……通過創作富有特色的文藝作品,四九鎮唱響了四九聲音,今年以來,四九鎮編寫制發了《四九鎮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情況簡報》51期,其中《傾心為民辦實事 立足崗位踐初心》一文更被廣東黨建微信公眾號和全市多部門微信公眾號轉載,形成“一浪接著一浪、一浪高過一浪”的宣傳聲勢,營造濃厚的黨史學習氛圍。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下一步,四九鎮將以“2+N”模式為依托,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五個一”等黨史學習教育,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