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機構: | 臺城街道辦事處 | 生成日期: | 2020-12-11 15:59:54 |
近年來,臺城街道積極踐行生態理念,緊盯河長制工作的目標任務,壓實責任、精準施策,全力推進河長制工作落地見效。

▲河長制帶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甄永光 攝)
堅持巡查河湖不放松,全面實現河長“治”。我街按照黨政主導、部門聯動、屬地負責原則,對河流分級分段,全覆蓋設立各級河(湖)長,全街設立街級河長15名,街級湖長1名、村級河長30名,村級湖長2名、自然村河長111名、村級護水隊、專管員31名、河道總警長5名、山塘河長6名。

▲街級河長巡查水庫

▲街級河長巡查周邊養殖場
為確保各級河(湖)長認識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我街制定河(湖)長巡查制度,堅持街級河(湖)長每月三巡,村級河(湖)長每月四巡,環保巡查隊、河道保潔隊持續開展動態巡查,對巡河中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同時加強巡查工廠企業、入河排污口、養殖場等重點區域,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解決、早處理”。

▲街級河長帶隊到桂水河進行水質監測

▲村級湖長巡查人工湖

▲環保巡查隊開展動態巡查
打好保護河湖“組合拳”,繪就生態新畫卷。堅持全面截污控源,加強源頭治理,多管齊下嚴控工業、農業、生活等污染源,減少排污總量。針對工業污染,我街積極開展系統性整治行動,強化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日常監管,大力整治“散亂污”企業,2018年以來,我街整治“散亂污”企業85家,其中關停取締20家,整合搬遷2家,升級改造63家,嚴厲打擊亂排、偷排等違法行為。

針對農業污染,我街督促養殖場完善雨污分流、堆糞棚、沼氣池等環保設施,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率,確保216家養殖場禽畜糞污及廢水按照環保標準進行處理和排放,同時規范水產養殖管理,轉變高密度、高污染養殖方式,助力傳統養殖轉型升級。
針對生活污染,我街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農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設任務,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4個和一體式污水處理設施5個。臺城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及其配套工程(臺城截污管網四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區生活污水處理規模大大提升。同時,我街投入約2950萬元,實施海園河河涌整治示范工程建設,一體化污水處理站已建成并通水運行,完成點源控制修復管道、河道淤泥處理、河道生態修復工程,同時建設河道水位控制壩、箱涵及休閑棧道與景觀綠化等,有效解決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大大改善周邊環境。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一體式污水處理設施
高質量推進專項行動,留住河湖“高顏值”。臺城街道持續深化“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違)、“清四亂”(清理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專項行動。今年以來,我街完成清理漂浮物1480噸,關停清拆新劃分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16家,拆除欄舍1129.69平方米,并引導農民進行轉型生產、復綠處理;完成“清四亂”5宗,整改銷號率100%。


▲開展“五清”行動


▲整治前后
同時,開展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專項行動,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按照“全覆蓋、重實效、可操作”的原則,完成“查、測、溯、治”等重點任務,精細管理74個入河排污口,形成明晰規范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經過整治,鳳河達到Ⅳ類水質。
探索民間河長新模式,凝聚合力護河湖。我街積極探索人大代表+民間河長模式,從2017年開始,以臺城人大代表團6個小組為單位,設立6個民間河長,由6個小組的組長或副組長擔任民間河長,小組其他人大代表在民間河長的帶領下共同做好河長制工作,為河湖管護注入新力量,營造了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濃厚氛圍,凝聚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人大代表們實地察看臺城人工湖水質和周邊環境
治理河湖需要久久為功的韌勁。接下來,我街將健全河湖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監督相關工作,從河長治水到全民治水,以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管護機制確保河湖長治久清。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58386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