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機構: | 臺城街道辦事處 | 生成日期: | 2024-06-07 17:51:55 |
不久前,廣東省公布首批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名單,江門臺山市成功入選。
臺山市城鎮化如何推進?近日記者走進臺山市臺城街道橫湖村一探究竟。該村在2023年入選江門市“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選樹培育名單。據悉,在村“兩委”干部帶領下,該村抓住機遇努力“融”城,盤活資產資源、改善村容村貌。特別是盤活閑置僑房、引入文旅項目,不但打造城市網紅點,還再續該村“僑緣”,為臺山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新型城鎮化工作積累經驗。

▲俯瞰橫湖村 陳方歡 攝
隨著新區建設“起飛”
日前,記者前往橫湖村黨群服務中心采訪時,村“兩委”干部正在開會,橫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譚勁兒在會上布置資產盤活工作。
譚勁兒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后進入橫湖村村委會工作,并在2008年成為村“兩委”干部。對舊日的橫湖村,譚勁兒記憶猶新:“周圍都是農田、魚塘、養豬場,村組兩級經濟收入很少。”
2012年,作為臺山市中心城區的臺城街道,啟動開發建設南新區。橫湖村位于南新區重要發展地段,從那時起譚勁兒和其他村“兩委”干部都在思考如何抓住機遇提升村級組織“造血”功能與質量。
隨著城市道路通車、周邊房地產項目開發,橫湖村委會盤活了沙崗湖路、金星大道等道路兩旁土地廠房,利用房地產項目開發機會置換了不少商鋪,并引入福肯科技、信騰汽車維修等企業。同時,村小組也利用非農建設用地、村留用地等,興建廠房、市場、倉儲等,發展“房東經濟”。橫湖村組集體經濟收入由此走進“百萬”級別。
廢舊僑村是寶藏
如今,單純的“房東經濟”已經無法滿足橫湖村發展需求。“周邊城市化程度高了,村集體手上的資產一定‘增值’。”譚勁兒和其他村“兩委”干部都希望引進好項目“大干一場”。此時,他們想到轄區的自然村:龍揚村。
臺山是著名僑鄉,龍揚村更是典型華僑村。1908年,當地鄉親劉希玉牽頭帶領華僑回龍揚村興建18座三間兩廊款式、建筑風格中西合璧的房屋,一時引起轟動。記者了解到,在臺山方言中,形容一座三間兩廊屋地的量詞為“沓”,因此龍揚村又被俗稱為“18沓”。后來隨著文字記述變化,“18沓”成了“十八踏”。
但在20世紀90年代,“十八踏”變成“空心村”。無人打理的僑房經受日曬雨淋之余,還被盜賊“光顧”。大部分僑房室內被偷空,而且結構嚴重受損,外觀破爛不堪。
“空心村”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難點所在,也是“百千萬工程”中盤活鄉村閑置資源、激活鄉村后發優勢、縮小城鄉差距的關鍵所在。橫湖村“兩委”干部看中了“十八踏”潛在的價值:“‘十八踏’的華僑歷史、僑房資源和文化底蘊都是很寶貴的,只要利用好,就能成為寶藏。”經過討論,他們定下了以“經營鄉村”推進“空心村”盤活振興的路子。
老僑村變城市“網紅點”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不少文旅項目開發運營團隊前來臺山“尋寶”,希望開發“僑味”農文旅融合項目。橫湖村“兩委”干部主動出擊,邀請團隊前來考察。經過多番溝通,村“兩委”干部最終與相關運營團隊達成一致,在盡量保留“十八踏”原有建筑面貌的基礎上,抓住市場消費新需求開發文旅項目。

▲“十八踏”內已進駐擁有餐飲、娛樂、文化等業態 陳方歡 攝
在開發過程中,橫湖村“兩委”干部積極協助開發團隊聯系身在海外的僑房業主,共同游說他們將僑房委托給團隊進行修復、運營;協調相關部門,推進相應的基礎設施工程。2021年,“十八踏”文旅項目開始運營。如今,該文旅項目已有17家品牌進駐,涵蓋餐飲、娛樂、文化等業態。

▲夜間燈火輝煌的“十八踏” 陳方歡 攝
日前記者前去采訪時,只見路口的咖啡館內不少客人一邊喝著咖啡等飲品、一邊休閑地聊天。沿著中心廣場往里走,私房菜、清吧等店鋪分布兩邊。村民表示,每到晚上,大量年輕人前來消費,“十八踏”文旅項目成了南新區城市休閑“網紅點”。譚勁兒說,“十八踏”的活化、提升、開發,極大提升了村容村貌;人氣集聚讓周邊商鋪租金水漲船高;項目配套建設的停車場也將為村集體帶來更多收益。

▲“十八踏”內利用僑房改造的餐館 陳方歡 攝
值得一提的是,“十八踏”文旅項目讓不少海外鄉親再續“僑緣”。項目運營團隊工作人員雷月鳴介紹,項目開發期間,旅美鄉親、著名畫家劉達滾等海外業主組成委員會,與運營方協調處理相關事務。開發過程中,海外鄉親及其后人經常回鄉走訪。看到故鄉面貌一新,不少人驚喜萬分。“有‘僑二代’說,就是因為這里要開發,才專門從海外回來看看。項目取得了讓大家記得住‘鄉愁’的效果。”
村干部全力拼經濟
本強則茂,基壯則安。縱觀橫湖村發展的歷程,村黨支部功不可沒。
近年來,臺山市著力織密建強鎮村黨組織體系,著力統籌加強鎮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和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培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如今的橫湖村“兩委”,由“兵支書”譚勁兒領頭,7名“兩委”成員平均年齡為38歲,全部有大專以上學歷。他們致力于吸引新農村人、樹立新鄉賢、培訓新農民,形成“頭雁領路、群雁齊飛”的格局。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動“百千萬工程”建設加力提速的重要工作。臺山各鎮(街)強化政策激勵,將村干部的經濟待遇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績效掛鉤,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目標導向清晰。如臺城街道優化完善《村級組織星級化考核評選方案》,設置“經濟發展獎勵”項目。年底考核被評為三星級及以上且集體經濟純收入增幅達到一定比例的村級組織,可以根據增幅情況領取不同金額的獎金,激發村“兩委”干部干事創業熱情。這幾年,橫湖村“兩委”切實增強農村集體經濟意識,善于統籌、多想辦法,成績斐然,2023年交出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35萬元、村組兩級經濟總收入1368萬元的“答卷”。
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橫湖村“兩委”也通過多種方式讓村民享受到發展成果。譚勁兒介紹,橫湖村每年為村民繳交城鄉居民醫療保險50多萬元,為村民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6萬多元;每月為60歲以上的村民每人發放250元生活津貼,全年共發放130多萬元。橫湖村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找準基層黨建與農村集體經濟的結合點,通過不斷努力,解決好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成果共享問題,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結出累累碩果。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58386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