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機構: | 臺城街道辦事處 | 生成日期: | 2024-04-25 19:01:22 |
藍天白云、綠樹成蔭、亭臺樓閣、曲徑通幽……沿著臺城河漫步,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動的畫卷之中。近年來,臺城街道以“繡花功夫”,精準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精致城區,讓百姓幸福感不斷攀升。

構筑宜居生活“小天地”。整潔明亮的樓棟、干凈寬闊的路面、特色鮮明的設施、整齊劃一的三線……老舊小區改造成果正煥發著勃勃生機。近年來,針對基礎設施老化、停車難、路面破損嚴重、三線凌亂等問題,我街積極行動,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
以東郊路為例,現有老舊小區雖然整體居住環境良好,但停車位緊缺問題依舊突出。“東郊路最開始建設的時候,停車位非常少,導致小區里的綠地、消防通道都被占用來停車,時常發生矛盾。”居民李阿姨介紹道。因此,本次改造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及舒適感為出發點,通過優化道路斷面、合理利用周邊停車資源等方法,為小區新增了403個停車位,有效緩解停車難、停車亂的現狀,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2023年以來,我街施劃車位8718個、優化交通標線7.31萬米;更換居民樓破損消火栓8282套;完成“三線”整治3627處,修復路面坑洼3.03萬平方米,居民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營造方寸之間“小美好”。近年來,臺城街道積極利用碎片化空間進行城市“微更新”,深入挖掘并盤活社區閑置建筑及道路邊角地塊、綠地等存量空間,推動老舊小區功能完善、空間挖潛和服務提升,使“剩余空間”變為“金角銀邊”。環南社區地處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臺城老城中心區”的核心,是臺城歷史變遷的生動印證。走進這里,以往陳舊的設施、道路、墻面已煥然一新,轉角空間也被精心設計和裝點,展現出別樣的風情與韻味。
背街小巷,本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經過一番提升改造,這些街巷變得更加宜人,居民在閑暇之余能夠找到一處靜謐之地,享受片刻的寧靜。在城市的轉角,常有一些空地因利用率不高而顯得寂寥。我街充分考慮空地功能性,將其打造成為口袋公園,并結合路口特色,增加小區標識,讓小區形象更加鮮明突出,也為城市生活注入清新活力。此外,針對臨湖植物雜亂無章,嚴重影響觀賞性的問題,我街還對綠化環境進行了整治,結合季節變化與不同色彩搭配植物,讓四季景觀都豐富多彩,各有特色。如今,環南社區已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每一處都充滿了詩意棲居的氣息。



品味全齡友好“小溫馨”。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老幼共融的全齡友好型社區正逐漸成為未來社區建設的趨勢。為積極響應時代需求,海園華僑新村等小區著重培育全齡友好社區,結合老人、小孩多的特點,完善道路系統,增設人行道盲道,讓居民出行更加安全順暢;設計文化宣傳墻,融入多元藝術元素,充分展現社區風采;打造童真天地,鋪設彩色步道,讓孩子們在歡笑中暢享童年樂趣;推進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增加出行臺階、扶手,增設休閑座椅,為老年人營造更加便利的居住環境。居民陳女士欣喜地表示:“這些改變不僅讓社區面貌煥然一新,更讓大家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現在小朋友們上學、放學的路上多了許多歡聲笑語,老年人的出行也變得更加安全,社區相比往日增添了許多生機與活力。”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接下來,臺城街道將繼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建設,堅持“精細、精品、精美”工作標準,以培育市級容貌品質社區為契機,探索更多新時代的老舊小區改造之路,不斷推進全街18個社區容貌品質整體提升,為建設宜居、藝術、人文的中心城區添磚加瓦。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58386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