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機構: | 本網 | 生成日期: | 2017-10-13 01:30:00 |
街道各村(居)委會,各安委會成員單位,各企業單位:
為進一步防范我街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確保下半年我市安全生產形勢穩定,臺城街道安委辦根據《臺山市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專項整治方案》(臺安委辦〔2017〕113號),結合我街工作實際,制定了《臺城街道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專項整治方案》?,F將《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臺城街道安全生產委員會
2017年10月13日
臺城街道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專項整治方案
今年以來,江門市工礦商貿領域呈現事故多發勢頭,高處墜落事故尤為突出,已發生事故11起、死亡11人,分別占工礦商貿生產安全事故總數、死亡人數的47.8%、45.8%。當前,我街各行業(領域)廣大企業均面臨繁重的災后復產工作,需要開展高處作業,明顯增加,為有效應對高墜事故多發的風險,舉一反三做好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全力扭轉當前不利局面,街道安委會決定組織開展全街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專項整治行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的決策部署和指示批示精神,堅定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切實執行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制度,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結合今年特別防護期安全生產大檢查要求,堅決遏制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以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二、整治目標
深入分析當前高空墜落事故多發原因,找準工作重點、難點,結合本轄區、本行業安全監管工作特點,采取有針對性、有效的工作措施,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隱患,對生產經營單位涉及高處作業環節加強監督檢查,使各類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及從業人員深刻吸取事故教訓,進一步提高安全意識,規范安全生產管理,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特別是規范高處作業審批制度,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強化對作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提高作業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技能,完善安全生產防護措施,堅決制止“違規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現象,切實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三、主要整治內容
專項整治突出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包括建筑施工、維修維護、安裝施工、裝飾施工、特種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起重設備、場內機動車)、供配電系統等高處作業行為,按照高處作業“十不準”為標準開展專項整治:
(1)安全帽未系緊和安全帶未掛牢不準作業;
(2)身體狀況不適應不準從事高處作業;
(3)防護欄、安全網防護不到位不準作業;
(4)上下通道(梯子)不牢固不準上下攀登;
(5)腳手板綁扎不牢固不準作業;
(6)懸掛式腳手架懸掛點不牢固不準作業;
(7)模板支撐和綁扎好的鋼筋不準攀登;
(8)工具材料不準相互和上下拋擲;
(9)六級強風和惡劣天氣不準作業;
(10)其它安全措施不完備不準作業。
對未辦理高處作業審批、聘請沒有施工資質機構、聘用沒有高處作業施工專業技能人員進行維修維護保養或其他高處施工作業項目,一律責令停工停業整頓;對沒有施工安全方案、沒有安全防護措施、項目主體責任未落實(包括發包與承包、出租與承租的安全責任未明晰)、現場監管不到位、作業人員未經培訓上崗的高處作業行為,依法嚴肅查處,確保專項整治取得實效。
專項整治對不達到報建許可的工程,各村(居)委會和有關單位要建立完善高處作業許可報批管理制度,健全對施工作業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
各單位、企業可參照《防止高處墜落事故十條重點安全措施》(詳見附件)強化本單位防止高處墜落事故工作措施。
四、工作安排
(一)本次整治行動從即日起至12月底。
(二)各村(居)、各部門、各企業必須迅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江門、臺山及我街安全生產工作有關會議精神,按照本轄區、本部門、本行業的實際,結合重點企業、重點部位環節開展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專項整治工作。
(三)貫徹落實7月 24日我市召開的《全市建筑施工防高處墜落事故專題會議》精神以及《轉發<關于做好防范高處墜落事故的緊急通知>的通知》(臺安委辦〔2017〕100號)要求,切實加強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掌握本轄區、本單位、本企業存在高處作業的風險點、危險源,切實解決安全監管“盲點”“黑點”,寧可職能交叉,不能出現漏洞,必須建立臺賬登記,落實監管責任,做好風險評估,完善應急措施,強化對作業過程安全監控。
(四)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組織部署,親自帶隊檢查督促,親自組織聽取專項行動匯報,調動本轄區本單位的干部群眾力量以及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辦法,全覆蓋開展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專項整治行動。
(五)各村(居)迅速將我街整治方案轉發給轄區所有生產經營單位,在作業現場、宣傳欄等顯眼位置張貼《高處作業“十不準”》宣傳海報,充分利用微信、短信、QQ及各種宣傳媒體,廣泛宣傳高處作業“十不準”。
五、工作要求
本次專項整治成立臺城街道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 由街道安全生產分管領導為組長,街道安委會成員單位負責人為組員。內設臺城街道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協調統籌由臺城街道安全監管局辦公室負責。
各村(居)、各部門、各單位、各企業要本著對生命安全高度負責態度,認真開展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安全專項整治,把整治抓緊抓實,落實目標、任務、人員、時限,明確責任,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在整治工作中,將十九大期間的安全生產大檢查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對生產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森林安全和地質災害安全的事故防控,強化應急管理,抓住防爆、防火、防坍塌、防中毒、防高處墜落、防機械傷害等的事故防范,嚴防群死群傷。
安全生產工作和防范高處墜落事故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通過專項整治,各村(居)、各部門、各企業認真總結工作做法和工作成果,完善長效機制,確保取得整治實效。
防止高處墜落事故十條重點安全措施
一、嚴格高處作業人員檢查把關
高處作業人員應每年進行一次體檢,無妨礙工作病癥,須持證上崗。登高作業前應確認身體及精神狀態良好。現場高處作業必須嚴格按照要求編制專項方案,一般的高處作業要編制針對性、指導性強的專項方案,且方案必須按照程序進行審批。高處作業人員應衣著靈便,穿軟底鞋,正確佩戴合格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品。高處作業人員嚴禁攜帶手機,特殊高處作業(如高塔作業等)應與地面設聯系信號或通信裝置并由專人負責。
二、登高工器具、設施必須可靠
登高工器具每次使用前必須對其外觀、基本性能、檢驗標簽等進行檢查;登高前應檢查登高設施是否牢靠;上桿塔前,應先檢查桿塔根部、基礎和拉線是否牢固;在不堅固的結構上作業前,應先做好防結構失去穩定、人員滑落等安全措施。
三、對登高過程應全程監護
上下桿塔應沿腳釘或爬梯攀登,不得沿單根構件上爬或下滑,嚴禁利用繩索、拉線上下桿塔或順桿下滑;上下腳手架應走斜道或梯子,不得沿繩、沿腳手架立桿或欄桿等攀爬;攀登無爬梯或無腳釘的鋼筋混凝土電桿必須使用登桿工具,多人上下同一桿塔時應逐個進行;使用梯子登高要有專人扶守,并采取防滑限高措施;禁止攜帶器材登桿或在桿塔上移位。
四、高處作業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繩)
高處作業人員必須使用安全帶(繩),且宜使用全方位防沖擊安全帶。安全帶(繩)和保護繩應分系在不同部位的牢固構件上,不得低掛高用,系安全帶(繩)后應檢查扣環是否扣牢。禁止將安全帶(繩)系在移動或不牢固的物件上(如避雷器、斷路器(開關)、隔離開關(刀閘)、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等)。砍剪樹木時,安全帶不得系在待砍剪樹枝的斷口附近或以上。
五、高處作業人員轉位時不得失去防護
在桿塔高空作業時,應使用有后備繩的雙保險安全帶。人員轉位時,手扶的構件必須牢固,且不得失去后備保護繩的保護。進入桿塔橫擔前,應檢查橫擔連接是否牢固和腐蝕情況,并須先將后備保護繩系在主桿或牢固構件上;下瓷瓶串時,安全繩應拴在橫擔主材上,安全帶和安全繩或速差自控器不得同時使用;安裝間隔棒時,安全帶應系在一根子導線上。
六、高處作業防護器材組合必須完整
在大間隔部位或桿塔頭部水平轉移時,應使用水平繩或增設臨時扶手;垂直轉移時應使用速差自控器或安全自鎖器。高塔作業必須使用速差自控器及安全自鎖器。作業活動范圍較大(當使用3米以上后備繩)時,應使用速差自控器。220kV及以上線路桿塔宜設置高處作業人員上下桿塔的防墜安全保護裝置。在沒有腳手架或沒有欄桿的腳手架上工作,或墜落相對高度超過1.5米時,必須使用安全帶,或采取其它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
七、高處作業行為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高處作業人員不得坐在平臺或孔洞的邊緣,不得騎坐在欄桿上,不得站在欄桿外作業或憑借欄桿起吊物件。上下傳遞物件應用繩索吊送,嚴禁拋擲。作業人員不得依靠瓷柱作為支持物。上下構架必須使用工作梯。桿塔上有人時嚴禁調整拉線、突然剪斷導(地)線等危及桿身穩定的相關作業。
八、高處作業面必須措施齊全、可靠
高處作業區周圍的孔洞、溝道等必須設蓋板、安全網或圍欄,高處作業的平臺、走道、斜道等應裝設防護欄桿和擋腳板,或設防護立網。高處作業地點、各層平臺、走道及腳手架上不得堆放超過允許荷載的物件。嚴禁在腳手架上使用臨時物體(箱子、桶、板等)作為補充臺架。更換絕緣子串時,要有防導、地線脫落的后備保護措施。
九、嚴禁非載人機械載人從事高處作業
嚴禁使用非載人機械(如物料提升機、卷揚機、挖掘機、裝載機等)載人從事高處作業。嚴禁人員乘坐無吊籃的起重車進行高處作業。乘坐有吊籃的起重車進行高處作業時,應關好出入門,系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帽,起重車車體應有可靠接地措施,并設專人指揮和監護。不得用汽車吊(斗臂車)懸掛吊籃上人作業。
十、惡劣環境條件時不宜進行高處作業
遇有六級及以上大風或惡劣氣候時,應停止露天高處作業;在冰雪、霜凍、雨霧天氣進行高處作業,應采取防滑措施和防寒防凍措施。在夜間或光線不足的地方從事高處作業,必須設置足夠的照明。
(臺城街道辦)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58386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