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汶村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本網 | 生成日期: | 2022-07-15 15:18:02 |
陳少陵是汶村北拱人,其父陳灼光。父輩兄弟6人,多出洋且多習武。少陵生于1906年,大革命時期,還不足20歲。他從小耳聞目睹北洋軍閥喪權辱國、鄉村豪紳橫行霸道,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必須走共產黨指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于是他在家鄉常結識一些不滿于地主豪紳的人,訪貧問苦,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一起進行一些反地主老財的活動。大革命失敗后,他被地方政府列入黑名單,到處緝拿他。于是被迫出走,逃亡到南洋,輾轉到了馬來西亞。他種過甘蔗,割過橡膠,淘過金。然而沒有忘記革命初衷,在做工的日子繼續革命活動,堅持在華僑工人和青年中間宣傳革命道理。期間參加了馬來西亞共產黨。
1934年前后,因頻繁的革命活動被暴露,陳少陵被馬來西亞當局列入黑名單緝捕,便轉移到澳門活動。在澳門,他開辦一間“小小書店”,主要是出售馬列和進步書刊以宣傳革命。
1936年,中國處于抗日救亡高潮,陳少陵以書店為據點,與澳門地下中共黨員廖錦濤等人組織“讀書會”、“抗日小組”,并擔任理事。夏天,與常來購書的葉錦泉相識,后來才知道葉是縱珠南三獨立大隊的政委,在中山縣工委兼任組織干事。通過與葉的聯系,經由中山縣工委批準,陳少陵的組織關系,由馬共轉為中共。在澳門,少陵與廖錦濤和留日進步學生楊嶺梅、黨員謝英、徐永春等籌備、組織旅澳愛國青年抗日救亡團體,取名為“旅澳中國青年回國鄉村服務團”,組織回鄉宣傳和募捐,開展敵后武裝活動。該團先后到過江門、新會、臺山、開平一帶,斗爭卓有成效。12月30日,該團成員在三埠遭到國民黨逮捕,陳少陵和楊嶺梅不在其中,但他們也甘投羅網仍堅持與戰友一起,后全部人員16人押往廣州監獄。少陵在獄中鼓勵戰友堅持斗爭,后經愛國人士營救,才得釋放。
陳少陵在澳門期間,曾與一抗日同志李之華相識,后李又介紹其與從事抗日、反蔣的民主人士、三水縣縣長田竺僧認識,田接受了陳少陵等27名旅澳服務團成員。陳少陵1938年11月,經黨組織批準加入廣東省稅務團政訓處政治大隊工作,任上尉視察員、三水縣中共特支書記。在三水發展了大批共產黨員,深入農村,辦夜校、辦婦女識字班,組織劇團、壯丁隊和自衛隊,特別支部成為三水抗日救亡的戰斗核心。
正是這個時候,陳少陵因為與田竺僧的關系,被當時“西特”共產黨負責人王均予定為托派,于1939年8月遭受了殘酷的肅托斗爭,被開除黨籍。12月15日陳少陵在四會白沙公干,為政治大隊宣傳干事鄧茵領取匯款,不幸遇上日敵飛機襲擊,中彈犧牲,年僅33歲。
延至1984年,陳少陵的事得到了徹查,得予平反。陳少陵留下一子,新中國初年組織安排他在曲江縣農業中專學校學習,畢業后在曲江縣農業局工作,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遣送回老家汶村,但汶村已無居可住,后又將戶口遷到其姑母海宴那陵,參加生產隊勞動。直到右派平反,恢復公職,在臺山農業部門工作直至退休。

(北拱村)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