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汶村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 發布機構: | 本網 | 生成日期: | 2024-04-08 17:01:35 |
汶村鎮水塘河道清淤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 委十三屆第85次、第90次常委會會議有關精神和省委主要領導 的指示要求,按照上級有關工作部署,決定利用冬春時節開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現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上 級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 設的部署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政府引導、 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社會支持”模式,弘揚冬修水利優良傳統,廣泛凝聚民心共識,扎實推進冬春時節水塘河道清淤工作。
二、總體目標
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至2024年汛期前, 通過搶抓冬春時節黃金時段,分類實施完成山塘、水庫、農村水塘、房前屋后小微水體、農田灌排溝渠以及河道的清淤工作,解決部分水塘河道污泥淤積、排水不暢、功能減退甚至喪失等問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保護水生態質量、增強防洪排澇能力。通過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清淤工作,激發群眾對家鄉、對農村、對生態環境的熱愛,不斷構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
三、職責分工
各村(居)要切實履行水塘河道清淤工作的主體責任,扎實推進轄區冬春時節水塘河道清淤工作的具體落實工作,摸清各村小組的清淤需求,按照實際需求將清淤任務清單化、項目化,有序開展,同事安排專人做好清淤中的信息報送工作。
四、主要工作
在2024年汛期前,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各村(居)要全面開展航道、山塘、水庫、水利工程、農村水塘、小微水體、農田灌排溝渠以及城鄉內河涌、河道等清淤摸底工作,摸清淤積堵塞情況和影響程度等,按照實際需求將清淤任務清單化、項目化,有序開展。緊密結合正在開展的水污染防治、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污水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高標準農田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等專項工作,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以村小組為單元,分片治理、長短結合、注重實效、確保安全,系統謀劃水塘河道清淤工作。對部分地區水塘河道冬春失修,導致污泥淤積、排水不暢、功能減退甚至喪失等問題,分類實施水塘河道的清淤工作。
五、相關要求
(一)強化組織引領。各村(居)要高度重視,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江門市和我市有關清淤工作的部署安排上來,把清淤工作作為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 建設的重要工作抓實抓好。
(二)科學處置淤泥。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 則,依法依規加強清淤疏浚物清理、排放、運輸、處置全過程管 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在確保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規定和標準 要求的前提下,綜合施策、因地制宜,大力推廣淤泥用于肥料利 用(園林和水塘綠化、林地、農用)和土地改良利用,將淤泥作 為新墾耕地、墾造水田、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的料源,提 升耕地質量。
(三)廣泛宣傳引導。強化鎮級負責、村落實、群眾參與, 科學組織推進冬春時節水塘河道淤泥清理工作。結合冬春農田水 利設施建設,拓展暢通群眾參與清淤工作渠道,同步開展“村頭 水塘我來清”“農田灌渠大家清”系列群眾清淤活動,積極發動 廣大義工、志愿者參與到清淤工作中,不斷提高群眾參與積極性、 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人民群眾成為清淤工作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村委要第一時間行動起來,黨員干部主動帶頭參加,特別是掛職各村的第一書記,要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帶動村民開展清淤工作。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報刊、網絡平臺、宣傳欄等融媒體平臺,宣傳典型事例和先進人物。
(四)建立長效機制。堅持共治共享,依托基層社會治理體 系,建立完善冬修水利時節清淤工作機制。落實受益主體清理管 護責任,加強水體巡查管理,實現淤疏動態平衡,通過生態養魚、 種植水草等生態手段恢復水體自凈能力。將農村水塘、房前屋后小微水體等簡易清淤及日常管理工作納入村規民約,明確村集體、個人對水塘河道清淤義務,積極引導、鼓勵村民增強主人翁意識,不將垃圾、漂浮物、死亡畜禽、田埂草等倒入水塘渠道,自覺維護水源、田園清潔。提高群眾知曉率、參與率、支持率,最大限度調動群眾積極性。
清淤工作已列入省、江門市、臺山市督查事項,請各村每周做好信息報送工作,清淤臺賬(附件 1、2)每周報送于鎮農綜辦公室。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