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在端芬鎮矮岡咀村,連片稻田的上方,大型植保無人機在空中盤旋,圍繞著上百畝的稻田進行作業。
盛夏時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糧產區臺山市迎來夏糧豐收沖刺階段。面對臺風"蝴蝶"帶來的持續強降雨挑戰,臺山市依托智慧農業科技手段,通過精準測報、科學防控與高效補肥,織密夏糧管護防線,全力保障糧食穩產增收。

嚴抓防治關鍵期 病蟲害無處遁形
記者在現場看到,比人還要大的植保無人機被放置在稻田旁,農業技術人員對機器進行檢查與加農藥。現場上百畝的連片稻田,在雨后愈發青翠,隨著工作人員的操作,植保無人機慢慢升起來,低空掠過稻田,藥液呈霧狀均勻覆蓋穗層。

“降雨天氣容易導致農作物發生病蟲害,而且臺風引發的強風導致稻葉機械損傷,加之持續的高濕環境,為害蟲提供了滋生溫床,部分農田病蟲害現象出現了,并呈現加速蔓延態勢。”臺山供銷優禾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里(下簡稱,臺山供銷優禾農服)農業技術人員張禛懿表示,臺風與氣溫的原因,端芬鎮處于破口抽穗關鍵期的稻株,部分出現了病蟲害現象。


“臺風風力大,讓葉苗葉間損傷,會起膿,造成白葉枯,主要危害有卷葉蟲,稻飛虱,白葉枯到后期也會多點。”張禛懿介紹,在臺風過后,農業技術人人員紛紛對服務對象跟蹤服務跟了解情況,并加大巡查力度進行田間巡查,預防更高程度的有病蟲害發生。
“及時有針對性的殺蟲很重要,現在有些一些苗,經過臺風后,有些苗比較弱,我們會灑一些葉面肥,像人一樣補充體格,我們會打一些預防白葉枯的藥,和稻飛虱的藥。”張禛懿表示,收割前10天必須完成兩輪防控,既要見蟲打藥,也要見病防病。”
針對臺風導致的田間積水,在各方的合力下,臺山針對部分農田進行疏通溝渠排水降濕,精準識別蟲情施藥并補施穗粒肥促進灌漿,通過“人防+技防”雙保險,力爭將災害損失降至最低。
科技賦能“耕”基 全力護航糧食豐收
臺風“蝴蝶”過境后,面對其帶來的持續強降雨,臺山市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農業部門聯動各鎮(街)及農業服務機構,組建多支技術服務隊開展拉網式巡田。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糧產區,臺山市正以科技為引擎構建現代農業防災體系,全力守護夏糧豐收。其中,臺山供銷優禾農服憑借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融合“縣域供銷服務平臺+鄉鎮供銷實體服務站+村助理+農戶”模式,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為農戶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提供綜合農事服務成為臺山農業精細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臺山優禾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由江門天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廣東省社下屬企業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二級子公司)、臺山市供銷合作社、江門市供銷合作社于2021年6月共同成立。“蟲臉識別”是臺山供銷優禾農服智慧農業物聯網監測系統的一部分。據了解,農服智慧農業物聯網監測系統在都斛、斗山、端芬、汶村設置了監測站點。該系統除了可以24小時動態監測害蟲信息外,還可以監測采集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pH值,降雨量等信息,更可以通過高清攝像頭,實時查看農田情況,為綠色防控提供更多參考。 無人機可精準匹配水稻破口抽穗等關鍵期需求,實現靶向施藥,效率較傳統人工提升顯著。為了做好為農服務,科學賦能農業發展,該公司引進的大型植保無人機成為大耕戶的“空中衛士”,一鍵起飛即可完成百畝稻田的殺蟲補肥作業,且在病蟲害統防統治環節采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大包裝農藥,以植保無人機科學施藥、精準用藥,有效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量。 從云端測報到田間管理,從智慧農機到科學用藥,依托“數字供銷”平臺和信息服務網絡,臺山多家農服科技公司為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保駕護航,合力推動臺山市以科技為筆、汗水為墨,在稻田里書寫夏糧豐收的答卷,為大灣區糧食安全樹起“臺山樣板”。 (來源:江門日報臺山微事公眾號/記者李嘉敏)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