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科工商務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林興華(1919-1961),原名槐光,曾用名林光、趙仕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臺山、濱海地區人民武裝斗爭的軍事主要負責人之一。
1919年8月,林興華出生在中山縣八區(今珠海市斗門區乾務鎮馬山村)一個貧農家庭,少年喪父,隨母在家務農,曾跟人學做泥水工,進民眾夜校讀過書。在黨的影響、教育下,抗日戰爭爆發后的第二年,他就參加了青年抗日先鋒隊,從事抗日宣傳活動,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黨組織選送他參加中山游擊干部訓練班受訓,結業后被調派到中山縣五區當交通員,在月坑村以開小店賣煙和餅作為掩護,負責有關淪陷區的來往情報。1941年,日軍占領江會地區后,中國共產黨在中山縣組織抗日游擊武裝,他被調進廣東游擊第二支隊第二大隊陳中堅部,在中山、新會一帶開展抗日武裝斗爭,這是他從地下交通工作轉到武裝斗爭生活的開始。
1944年,他在李進階、陳中堅帶領的中新邊境抗日大隊任中隊長;同年9月隨李進階、趙彬帶隊挺進臺山,擔任臺山第三區抗日聯防大隊副大隊長,協助指揮軍事。10月11日,臺山第三區抗日聯防大隊在大隊長趙彬、副隊長林興華的指揮下會同新會地方武裝趙其休所屬的趙仕濃、鐘炎如等部攻打臺城的日偽軍,此時盤踞在臺城的日偽軍約800人,第三區抗日聯防大隊擔任攻打南門及奪取珠峰山的任務,當部隊經南昌村前的開闊地帶向南門大橋行進時,在橋頭遭敵猛烈攻擊,部隊前進受阻;指揮員改用側翼迂回戰術,林興華率大部分兵力利用清晨薄霧掩護,由南昌村東側向南門河上游秘密渡河向臺山師范山頂沖去,據守橋頭的敵人見勢不妙,便棄橋爭先向城西逃跑,三區抗日聯防大隊乘勝占領臺山師范珠峰山的制高點,控制了臺城東南城區。友軍亦迅速入城,城內日偽軍慌亂向三埠潰退,入臺首戰告捷。
1944年12月,三區抗日聯防大隊由古兜山向大隆洞挺進,建立大隆洞抗日根據地,部隊改編為臺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大隊長陳中堅,政治委員李進階,政治處主任趙彬,林興華任副大隊長兼任第二中隊隊長;增設政治工作隊和后勤隊,并印發告全縣同胞書,揭露國民黨頑固派假抗日、真內戰的政策。臺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在大隆洞樹起獨立自主抗日的旗幟后,國民黨頑固派調集反動武裝全力向該隊進攻妄圖消滅這股新生力量。1944年底,應群眾要求,臺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開進聯安圩。
1945年1月2日,國民黨開平縣聯防大隊由開平赤水企圖向大隆洞挺進,配合臺山反動武裝從三合聯安方向圍剿第四大隊,頑軍行至聯安附近被第四大隊哨兵發覺,指揮員立即決定分三路包抄,迎頭痛擊頑軍,頑軍猝不及防,向赤水方向潰退,首戰聯安告捷。1月4日,國民黨臺山縣聯防自衛隊又從東北方向進擾聯安,經過精心布置戰斗,戰略戰術得當,第四大隊大敗頑軍,軍威大振。頑軍不甘心失敗,1月7日又糾集國民黨恩平縣聯防大隊再次襲擊聯安,頑軍在圩內憑樓固守,第四大隊在圩外封鎖包圍,雙方相持不下,指揮員見不能速戰速勝,久拖不決會增加部隊消耗和傷亡,便決定撤回大隆洞。臺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連續英勇三戰聯安,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策劃的一次圍剿。
1945年1月,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成立,臺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四團,林興華任連長(因戰斗頻繁,交通受阻,司令部未能及時通知臺山第四大隊的改編情況,第四大隊暫時沿用原番號)。根據司令部的部署,臺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主力部隊開赴恩平朗底山區,為將中共恩平地下黨掌握的掛國民黨廣陽守備區番號的恩平三區聯防隊(陳光遠部)拉出來,1945年1月27日,第四大隊的兩個中隊及手槍隊在陳中堅、李進階、趙彬的率領下向恩平進發,通過偵查了解敵情后,部隊領導決定聯合陳光遠部夜襲恩平城,由于武器失靈等原因,部隊處于不利地位,為減少傷亡,指揮部決定撤退。夜襲恩平城戰斗,第四大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損失較大。
撤出恩平城后,部隊于1月28日順利抵達朗底圩,陳光遠部與當地武裝梁雅操的護耕隊合并,組建為恩平民眾抗日自衛游擊中隊,中隊長陳光遠。當時適值隆冬,戰士們仍穿單衣,急需御寒衣物,根據恩平地下黨情報,離朗底不遠有一個國民黨的被服倉庫,并無重兵把守。為保證部隊戰斗力,決定派林興華率領陳光遠中隊前往襲擊,戰斗進行得很順利,繳獲步槍5支,手榴彈及衣服一批。不料這一天即1945年2月8日,國民黨廣陽指揮部主力特務營、恩平縣警、陽春縣黃蘭香部共300余人,正兵分三路向朗底掃蕩而來,朗底留守部隊因已調出一部分兵力,力量懸殊,情況對第四大隊不利。但由于第四大隊在戰前得到情報,及時搶占有利陣地,在指揮員帶領下,迅速登上附近通天龍山頭,分兩路與頑軍激戰。戰斗從凌晨一直打到天黑,第四大隊憑借有利地形,一連打退頑軍幾次沖鋒。頑軍仍想利用天黑強行仰攻,第四大隊戰士據險抵抗;午夜后,頑軍未敢再出動,第四大隊趁夜撤離通天龍,轉至恩陽邊境山區活動,這一戰擊斃擊傷頑軍數十人,取得反掃蕩的勝利,使敵人在長時間內不敢再向游擊區發動進攻。
林興華、陳光遠帶隊攜繳獲物資旋歸時正好與掃蕩朗底的國民黨頑軍遭遇,陳光遠等6人犧牲,林興華帶隊退至亞婆髻礦山,幾次派人與朗底主力部隊聯系都被敵人截回,一時與大隊失去聯系。礦山的礦工全跑光,沒有糧食,情況嚴重,幸得梁雅操回家與地下黨員梁潤湘聯系,籌款300多元購糧,才解決部隊的燃眉之急。因頑軍封鎖了撤回朗底的通道,部隊與大隊難以聯系,在這危急之時,林興華與李德光(第二中隊指導員)召集部隊骨干開會研究對策,會議決定先回大隆洞基地,這樣既可擺脫困境,又可分散頑軍注意力,減少大隊壓力。
1945年除夕,林興華率領部隊沿著泥濘的山路向大隆洞方向行進。第二天,部隊抵達開平七堡,找到留守大隆洞的抗日游擊隊,與其一起活動。2月,林興華任新組建的第四團第一連連長。4月上旬,參加深井開倉濟貧戰斗和牛圍山反圍剿戰斗,參加奇襲春灣。7月20日,林興華參加四團襲擊廣海日偽據點的戰斗,俘偽軍20余人。8月中旬參加進攻渡頭圩日偽軍新編十一師陳雨濃部,是日夜黑人靜,游擊隊(第四團)突然發起進攻,偽軍聞聲紛紛逃遁,面對潭江無路可提,只好背水一戰,被斃傷10余人,其余偽軍便跳河潰逃,部分偽軍被溺斃在江中,游擊隊大獲全勝。入侵臺山的日寇,于8月17日撤出三埠,19日撤出公益,23日撤離上、下川島,至此,臺山全境光復。
抗戰勝利后,在廣東人民武裝部隊奉命北撤后的艱苦歲月里,林興華服從黨組織的安排,留在臺山沿海地區堅持隱蔽斗爭,直到恢復公開的武裝斗爭。濱海地區武裝部隊發展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濱海總隊時,他擔任總隊長和濱海地工委委員。
新中國成立后,林興華歷任廣東省軍區粵中軍分區二十一團團長、臺山縣軍管會副主任、粵中專署公安處副處長、南鵬鎢礦礦長。1961年11月,在“反右傾”運動中被迫害致死,1980年,得到平反昭雪。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